【摘 要】
:
本文着重介绍了大肠癌微转移的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分子检测方法、聚合酶链式反应及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式反应四种检测方法,分析了这几种方法原理及技术障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着重介绍了大肠癌微转移的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分子检测方法、聚合酶链式反应及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式反应四种检测方法,分析了这几种方法原理及技术障碍。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早产儿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为其及时有效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医院2009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期间住院的3520例早产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患儿真菌感染的发病情况、高位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真菌病原菌谱、药敏结果及预后。结果:3520例早产儿中确诊真菌感染104例,104例患儿中出生体重(BW)<1500g的39例,病死率为38.5%(15/38),胎龄(GA)<32周
目的 探讨简化的常温下的全肝血流阻断无血切肝术方法及其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简化的常温下的全肝血流阻断无血切肝术19例的手术资料,其中肝癌13例,巨大肝血管癌3例,良性肿瘤1例,肝严重破裂损伤2例。自小网膜孔置一乳胶管环绕肝蒂,右肾静脉上方游离出肝下腔静脉,膈下方游离肝上下腔静脉,分别套绕一细胶管置一乳胶管环绕肝蒂,右肾静脉上方游离肝下腔静脉,膈下方游离肝上下腔静脉,分别套绕一细胶管。阻断第一
本文介绍了肝损伤的原因和分级,分析了肝损伤的诊断思路及依据,并着重探讨了手术治疗的方式:暂时控制出血、肝裂伤缝合术、清创性肝切除、规则性肝切除、肝动脉结扎术、肝周纱布堵塞、筛网包裹、大网膜填塞、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肝静脉及下腔静脉损伤、肝移植。
目的:探讨Ⅰ、Ⅱ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壁神经对患者术后的临床意义.方法:46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其中完整保留肋间臂神经30例,切断肋间臂神经16例(其中因操作不慎损伤6例),术后对患者进行观察及随访.结果:保留与非保留肋间臂神经患者在随访第6、12、24月期间局部均未发现复发、转移,但局部皮肤麻木、烧灼感等发生率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 <0.01).结论:在Ⅰ、Ⅱ期乳
目的:总结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经验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至2004年2月间LC 685例的治疗效果、体会并复习有关文献资料.结果:633例顺利完成LC,52例行中转开腹手术,中转率为7.6%.平均住院3.8日.术后切口疼痛轻微,绝大部分患者能忍受而不需要止痛,次日均能自行下床活动并进食.无肝外胆管损伤、术中术后大出血、胃肠穿孔、腹腔感染、切口感染、切口疝等并发症.结论:LC效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与开腹穿孔修补术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疗效.方法:2002年8月以来选择胃十二指肠良性溃疡穿孔、无明显幽门梗阻的病人8例,实施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随机选择20例同期实施的开腹穿孔修补术,将两组间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溃疡复发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下修补术8例均获成功,术后恢复顺利,疼痛轻微,无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时间7.0±1.8天,显著低于开腹组的9.0±1
目的:总结本院胰体尾部切除治疗胰体尾部良性肿瘤的临床资料,探讨该手术保脾与否的临床意义。方法:从1994-2003年对胰体尾部良性肿瘤6例,施行胰体尾部手术切除,其中保脾2例,连同脾脏一并切除4例。结果:术后8-14天全部临床治愈,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3年,复查“B超”,CT,2例保脾术病人脾密度及大小无变化,化验血象白细胞数,血小板无异常。结论:胰体尾部良性肿瘤采用胰体尾切除是治疗本病的最佳选
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对策.方法:总结分析3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少数病人出现各种并发症:局部硬块和异物感6例(1.8%),切口及阴囊血肿或水肿7例(2.1%),切口感染4例,(1.2%),复发3例(0.9%),顽固性疼痛9例(2.8%).结论:手术规范操作和正确治疗是共防治要点.
本文结合12例术后胃瘫综合症的临床资料,阐述了术后胃瘫综合症的发病机制与病因,介绍了术后胃瘫的诊断标准,并总结了中西医联合治疗该病的体会:1、营养支持是关键;2、联合使用胃动力促进剂;3、使用质子泵抑制剂;4、联合使用中药大黄和荆介;5、注意消除患者心理紧张因素,向患者说明PGS是能够治愈的,以增强信心配合治疗。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幽门梗阻、出血,所采取的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效果.方法:通过收集、归纳958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及合并穿孔、出血、幽门梗阻、恶变所采取手术方式,并发症的原因分析.结果:所有病人愈合良好者756例,占78.9%,有轻度并发症者114例,占12%,中度并发症81例,占8.4%,出现严重并发症者7例,占0.7%.而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急诊行胃大部分切除者,与平诊行胃大部分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