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elopment of a Mouse Model of Enterogastric Reflux

来源 :第十三届全国胃癌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ym29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Objective The incidence of gastric stump cancer is still increasing.Numerous studies using duodenogastric reflux models in rats have been conducted demonstrating that duodenogastric reflux has been implicated in the malignant process,but the underlying molecular mechanisms are poorly understood.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估不可切除或局部进展的胃肠道间质瘤术前服用伊马替尼的安全性及远期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 年9 月至2016 年11 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术前口服伊马替尼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分子资料,应用Kaplan-Meier 法比较3 年无病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率。
目的 GIST 是常见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发病率 0.688/10 万;其发病与c-KIT、PDGFRα 基因突变有关.在GIST 中胃GIST 约占胃肿瘤的3%;胃体多见;淋巴结转移少见.
目的 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服用伊马替尼的治疗效果与血药浓度水平密切相关,不同类型的GIST 患者可能需要不同水平的血药浓度,如国外学者提出KIT 外显子9 突变患者对800mg 剂量有效。
目的 探究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后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 自2014 年12 月至2017 年11 月期间,将于江苏省人民医院就诊的129 例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的GIST 患者纳入横断面研究,收集患者临床病理信息,定期随访、收集患者血液样本。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食管结合部间质瘤新术式的可行性。方法 根据胃食管结合部胃肠间质瘤发生的部位不同,我们将其分为三型:Ⅰ 型,食管下段胃肠间质瘤(贲门以上10cm);Ⅱ 型,贲门区胃肠间质瘤(胃腔内距离贲门≤2cm 内);Ⅲ 型,贲门下区间质瘤(距离贲门>2cm,≤5cm)。
Objective Progressive lipid loss of adipose tissue is a major feature of cancer-associated cachexia.
目的 目前临床应用最广的胃癌分型是Lauren 分型,其中弥漫型预后最差且缺乏针对性治疗。本研究旨在蛋白质组学层面利用石蜡样本建立弥漫型胃癌分子分型和分类器,挖掘预后标志物。
目的 TCGA 首次提出EBV 相关性胃癌(EBV associated gastric cancer,EBVaGC)这一亚型,其因可能是免疫治疗的适宜群体而广受关注,目前关于EBVaGC 的生物学行为及其可能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对其进行探索以望为治疗选择提供依据。
目的 胃穿孔是临床最常见的急腹症,手术治疗是首选治疗。对于近胃窦幽门或贲门处较大穿孔,采用单纯修补术常引起幽门或贲门狭窄,若采用胃大部切除术,术后患者极易出现反流性胃炎等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并发症;而对晚期胃癌穿孔处进行单纯修补,术后容易发生漏。
Objective GINS4,the component of GINS complex,is essential for DNA replication initiation and elongation of G1/S phase in cell cycle of eukaryotes,and plays a vital role in normal physiological pro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