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文字形体由篆书转为隶书的进程中,篆体成分逐渐消逝,隶体成分慢慢明显,改篆意线条为隶意点画.横、竖、撇、点、折五种基本笔画随之产生,构成笔画早期形态.笔画早期形态还有篆意,笔画的完善也是一个历时缓慢的进程.随着大量书写实践的出现,钩画和提画产生,至此隶书意味完全消失,楷书笔画变得成熟完善.本文在穷尽性辑录魏晋时期走马楼三国吴简和魏晋南北朝石刻文书中所含文书基础上,着重考察简牍、石刻文书中钩画的形态,
【机 构】
: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 重庆北碚400715
【出 处】
:
第七届出土文献研究与比较文字学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字形体由篆书转为隶书的进程中,篆体成分逐渐消逝,隶体成分慢慢明显,改篆意线条为隶意点画.横、竖、撇、点、折五种基本笔画随之产生,构成笔画早期形态.笔画早期形态还有篆意,笔画的完善也是一个历时缓慢的进程.随着大量书写实践的出现,钩画和提画产生,至此隶书意味完全消失,楷书笔画变得成熟完善.本文在穷尽性辑录魏晋时期走马楼三国吴简和魏晋南北朝石刻文书中所含文书基础上,着重考察简牍、石刻文书中钩画的形态,分别描述横钩、横折钩、横折折钩(横折弯钩)、横斜钩、横撇弯钩、横折折折钩(横折横弯钩)、竖钩、竖弯钩、竖折折钩(竖折弯钩)、斜钩(捺钩)、弯钩、卧钩等12种钩画形成脉络,并对钩画的类型及其形成因素加以分析.
其他文献
唐《武嗣宗墓志》于西安南郊韦曲北原出土,《新中国出土墓志·陕西卷》(叁)着录其图版并释文,《全唐文补遗》(第七辑)录其文.因该志石面泐蚀较严重,部分文字漫漶不清,已有录文存在诸多阙误,导致文献信息不全,极大影响了材料的进一步研究与利用.本文对照拓片补正已有录文文字之阙误,尽可能还原文献原貌,旨在为武氏家族谱谍等相关文史研究提供更为可靠的文献材料,亦可为后续唐代墓志整理提供参考.
《倭名类聚抄》成书于平安时代承平初年,是日本汉学家源顺受醍醐天皇第四公主之命编纂的一本汉和辞书通篇以汉语写成,是日本最早的以和名命名的百科全书式的辞书也日本是现存最古老的意义分类辞书.本文将对源顺的身世,《倭名类聚抄》的成书过程和版本进行详尽的研究,辨别十卷本和二十卷本的差异,辨别抄写本和刻印本的优劣.
用典是古代碑志文的常见现象.典故语言简义丰、典雅庄重,于词汇史、汉语史、文化史研究有重要价值.探求典故来源、破解用典之意,是正确考释典故语的关健,也是词语研究和碑志文献整理的难点.论文对唐《杨弘嗣墓志》中的"月树之明"、"家禽之对"等典故语试作解析,旨在为解读该志文提供帮助,也为碑志典故语、汉语词汇等研究提供参考.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藏有部分国内未知的满语文珍稀文献文献.这批文献主要为写本,以经部·小学类、子部·释家类和文学作品的译本居多.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藏满语文珍稀文献多为传教士多年的购置,对其的整理与研究,不仅可以拓展满文文献的研究领域,而且对于熟悉俄罗斯满学研究和汉学史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针对异写字与异构字的定义、判定标准及具体类型进行讨论,对前人的观点进行总结和比较,并表明自己的看法.另外,针对异写字与异构字的层次、异构字的同字认定、构意、部件位置变化和部件增省的字形归类等问题分别进行讨论.继而,从共时和历时演变两个层面出发,区分异写字与异构字,共时层面包括书写差异、构形属性和理据差异;历时演变层面则包括跨结构变化、理据重构、讹化、部件异化、分化字、手写变异等文字现象.
玛雅石刻文字的文字线条清晰、文字结构规范,是玛雅文字中很有代表性的一部分.学界对石刻文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字破译、文字释读、文字结构、文字所对应的语言等方面;玛雅石刻文字的文献材料也是玛雅几种文字中最多的,石刻文字文献的内容是历史性的.它的文献类型有摹本和拓本主要收藏在各大数据库中.
傈僳族音节文字是傈僳族唯一的本民族创制文字,由维西县傈僳族农民汪忍波于上世纪独立创制.音节文字创制后历经多次调查,前期调查主要关注点为文字本身,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的数次调查,重点则转向对音节文字文献的收集和整理.虽然在记录中曾发现过数十种音节文字文献,但所藏地可查者只有十余种.根据材质不同,可分为白棉纸制文献,如《创世纪》、《汪忍波自传》、《呼唤太阳》等;木板文献,如《祈雨经》等;以及2013年新
由于西夏文创制的特殊性,西夏文构件无论在形体还是功能上,都具有自身明显的特征.经过梳理部分构件的构字情况,发现西夏文构件在构字过程中,其功能会发生序列性变化.即某构件在进入下一次构字时,携带上一次构字的音义结果.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归结为西夏文构件的音义沾染.
本文从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角度考查了同属意符音符记号文字的贵州古彝文与汉古文字之间的异同.通过对比认为,象形字和会意字都是二者记意方式的突出代表,数量也多;二者文字的使用中都存在大量假借情况;汉古文字中有大量且典型的记意兼记音的文字并发展成为后来造字法主力的形声字;贵州古彝文中缺乏典型的记意兼记音的记录语言方式.
在敦煌本《金刚经》的文献整理工作中,文字比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同时代、不同内容的写本的字体往往是不同的,因此比较字体可以帮助断代和定名.造僞者难以全面掌握字形的变化,因此比较字形可以帮助辨僞.不同的书写者字迹不同,而同一书写者在同一时期内字迹相似,因此比较字迹可以帮助判定缀合、判断书写人或汇聚同一书写人的作品.运用好文字比较的方法,有助於解决全体敦煌文献乃至所有写本文献整理中的定名、断代、缀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