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百日咳综合征临床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后有特殊的鸡啼样吸气性吼声为特征,属于中医"顿咳"范畴.导师认为其病机关键在于风痰,应以祛风止痉为主,辅以化痰,并确立"平肝熄风降逆,祛痰止痉止咳"为治疗大法,并选用古方白附饮化裁治疗,临床收效甚佳.值得提出的是,本方药中多味药为有毒之品,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为稚阴稚阳之体,故用药稍呆则滞,稍重则伤。在应用白附饮当中病即止,不可滥用攻伐。且白附饮此类方剂服
【机 构】
:
江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
【出 处】
: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综合儿科分会成立大会暨2015年全国中医儿科高峰论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日咳综合征临床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后有特殊的鸡啼样吸气性吼声为特征,属于中医"顿咳"范畴.导师认为其病机关键在于风痰,应以祛风止痉为主,辅以化痰,并确立"平肝熄风降逆,祛痰止痉止咳"为治疗大法,并选用古方白附饮化裁治疗,临床收效甚佳.值得提出的是,本方药中多味药为有毒之品,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为稚阴稚阳之体,故用药稍呆则滞,稍重则伤。在应用白附饮当中病即止,不可滥用攻伐。且白附饮此类方剂服用方法极为重要。
其他文献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医文化博大精深,炎黄子孙对中药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原始时代,而对于中药汤剂,大家最耳熟能详的便莫过于伊尹制汤了.伊尹,商初人,善于烹饪,兼通医学.晋代皇甫谧曾在《针灸甲乙经》序中说道:"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可见古人最初对于中药汤剂的使用就是源于烹饪,煎药之法亦是如此,并不难矣.而今世之人大多只知水饮药片,每每求诊于中医,全然不知如何煎汤服药,不知煎药理同烹汤,
徐荣谦教授为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业医36载,学验俱丰,以治疗内儿科疑难杂症见长.慢性肾脏疾病(CKD)近年来在全球的发病情况逐年提高,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徐老经过多年临床总结,对于肾炎肾病的治疗有独到之处,笔者作为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继承人,将其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经验总结如下。涉及了从鼻、咽、肾、肺论治等思想,并就具体的中
鉴于21世纪保健营养备受重视,保健食品市场繁荣,但由于选用不当,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型营养性疾病,身体素质普遍下降,消瘦和肥胖体型两极分化现象也在逐渐增多.温老由于多年从事中医营养保健研究和脾胃病治疗,在营养食品的选择和应用上有着自己独到的观点和看法,建议针对个人体质辩证调整饮食方法、食用量。
性早熟是小儿时期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本文总结名老中医董幼祺教授多年临床治疗儿童性早熟的辨证及用药特点,总结其临证经验,分析临床疗效.
董幼祺教授在治疗小儿病毒性腹泻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该文总结了董师运用升清运脾汤联合西医补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腹泻中期湿热兼伤阴型的经验特色,止泻效果明显,为小儿病毒性腹泻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与依据.从临床实践来看,中西医治疗该病,均有一定的效果,但确又各有所长和各有不足。西医补充液体,可迅速补充体内丢失的水分,防止电解质紊乱,纠正脱水效果较好,但止泻作用缓慢;单以中药治疗止泻效果较好,脾胃功能整体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TD),俗称"抽动症",是起病于儿童期,以抽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起病年龄2~12岁,以5~10岁最多见,通常在10岁的时候病情最严重,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3~5∶1.报道指出,短暂性抽动障碍在学龄儿童发病率达到20%,TS综合征发病率0.26~3.8%,慢性运动性抽动障碍发病率0.3~5%,慢性发声性抽动障碍0.25%~0.94%.中医根据其
目的:客观评价疏肝理脾汤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脾虚肝亢证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前瞻性、配对对照设计方法,将符合小儿多发性抽动症脾虚肝亢证的90例患儿配对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疏肝理脾汤,对照组用阿立哌唑片、转移因子口服液及肌苷片.观察患儿耶鲁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等指标治疗前后变化,并记录治疗期间的营养状况、服药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5.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加强对新生儿黄疸的认识,进一步提高疗效.方法:将41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治疗,所有患儿均于入院当天采取静脉血测定胆红素水平,并每日用经皮胆红素测定仪测定新生儿胆红素,观察胆红素变化.对照组20例,给予蓝光治疗,酶诱导剂常规治疗,治疗组2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口服退疸颗粒,16g/次,2次/日,共5天,于治疗5天后采取静脉血测定胆红素水平,并与入院时胆红素值,治
总结王烈教授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小儿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临床经验,提出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病机以血瘀为本,以毒热为标,治疗当以活血化瘀为主要原则,用药应标本兼顾,并附典型病案1例以资验证.此方临床治疗多例血小板增多症患儿,疗效颇佳。
从单纯中医(中药汤剂、中成药制剂、中药外洗、中医推拿、针刺)和中西医结合(中药汤剂口服联合西医、中成药口服联合西医、中药外洗联合西医、中药直肠给药联合西医两方面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新生儿黄疸的中医疗法提供参考.中医治疗新生儿黄疽方式多样,体现了其自身的优势,临床可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治疗方法。通过中医药治疗可加快新生儿黄疽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速度,从而缩短治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