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须癣毛癣菌IST基因分析

来源 :2012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qi_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rDNA ITS序列分析结合真菌形态学和生理学对兔的病原菌进行鉴定.提取菌株DNA,利用引物ITS1和ITS4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测序后在GenBank核酸数据库中进行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分离株的菌落形态为白色粉末状,背面有色素沉着,培养可见大量葡萄状小分生孢子,螺旋菌丝及棒状大分生孢子;尿素酶和毛发穿孔实验阳性;rDNA序列比对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与须癣毛癣菌复合体中的万博节皮菌有99.8%同源性;从形态学和生理学实验符合须癣毛癣菌的特点,结合分子生物学试验将该菌株鉴定为万博节皮菌.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注射液对线栓法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脑组织形态学及尼氏小体的影响.方法:应用经典的线栓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MCAO),2h后适当抽出线栓进行再灌注.脑缺血后第0h、24h、47h时经静脉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1.0mg/kg/d),并观察动物的神经行为学、脑梗死比率(TTC染色法)、脑组织形态学和尼氏小体数量.
内毒素(endotoxin,ET)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生长释放或死亡裂解出来的细胞壁脂多糖成分,ET广泛存在于自然界,进入机体后可引起发热、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中性粒细胞增多、补体激活、机体血压下降等病理生理反应,严重时可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多器官衰竭,是严重威胁人、畜健康的致病因子.Caspase-3是引发细胞凋亡蛋白酶级联反应中的"核心"蛋白酶,可作用于多种底物,其底物改变与细胞凋亡表型密
[目的]测定鹿茸灌胃小鼠之后氧化指标及凋亡与抗凋亡蛋白表达量的变化,从而为鹿茸抗衰老作用的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选用48只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灌胃生理盐水,n=12)和高、中、低剂量组(灌胃鹿茸冻干粉1、3、5g/kg,n=12)。各组分别于灌胃9周(63d)后处死小鼠,试剂盒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单胺氧化酶(MAO)的活力、丙二醛(MDA)的
会议
为观察ET致mtDNA的突变效应以及CA对该效应的保护作用,将60只健康实验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组)、ET处理组(B组)、CA+ET处理组(C组),在不同时间段分别采集肝脏和血液,应用PCR-SSCP技术对大鼠肝脏线粒体(mtDNA)的tRNACys-Tyr、COI基因片段一两个基因进行分析并结合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检测,探讨ET诱导自由基的产生,从而
The study was to map the linear B-cell epitopes on Eastern equine encephalitis virus (EEEV) E2 glycoprotein by pepscan.The preparation of recombinant EEEV E2 glycoprotein was according to the instruct
会议
为探索山羊痘病毒(GPV)对外周神经细胞的可能影响,用GPV贵州分离株对体外培养的传代大鼠雪旺氏细胞(RSC)进行了感染实验.结果显示,RSC在GPV接种后72h出现细胞病变(CPE),PCR及RT-PCR等方法分别检测出GPV的DNA和mRNA.透射电镜观察在RSC胞浆内发现有大量不同成熟阶段的GPV颗粒.本研究首次证实传代RSC作为GPV感染宿主细胞模型构建成功.提示了外周神经细胞被痘病毒感染
在哺乳动物物种延续方面,精子发生贯穿于整个雄性生命过程中,是一个严格的程序化过程,需要多种基因和蛋白质在不同发育时相精确协调地表达调控。成熟精子的形成包括精原细胞的增殖、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和精子细胞成熟三个过程,这一复杂的调控机制决定了蛋白质的可变性和多样性,但其中任一环节异常均可导致精子生成障碍,出现精子生成减少或不育。本文以pcd3¨不育雄性小鼠为模型,应用病理学及免疫病理、电镜及免疫电镜、激
会议
西尼罗热是由西尼罗病毒(West Nile virus,WNV)引起的,通过蚊子传播的一种急性人畜共患传染病.此病毒可对人和动物构成严重威胁,并可导致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迫切需要研制一种高效、安全、廉价的新型疫苗来控制该病的流行.腺病毒载体以其安全高效,宿主范围广的特点,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病毒载体,近年来在活载体疫苗的研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已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WNV膜蛋白(Envelop
目的 为了探讨蛔虫体腔液(Ascaris body cavity fluid,ABF)对小鼠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的作用,揭示ABF对机体脂类代谢的作用机理.方法 收集蛔虫体腔液,将起始浓度为3200μg/mL的蛔虫体腔液稀释为l000μg/mL和10μg/mL.采用鸡尾酒法对3T3-L1细胞进行诱导分化,分别设立1000μg/mL ABF组、10μg/mL ABF组和对照组,分化过程中分
会议
利用皮肤真菌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通用引物,对采自河北省兔场的5种皮肤真菌病进行了PCR扩增,ITS区的克隆、测序、序列变异及遗传进化关系分析.经与GenBank核酸序列数据库数据比对和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有4种真菌被鉴定,分别为须毛癣菌、多聚曲霉、球孢白僵菌和产黄青霉,1种未鉴定;不同病原菌的5.8SrDNA序列高度保守,而ITS区的变异性则较高.该研究确定ITS区序列分析可用于兔皮肤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