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论述了气化、痰浊与衰老,认为对老年人气化功能的调整,应充分考虑到老年人"气化偏衰"和"浊邪易滞"的生理病理特点,立足于"益气"、"化浊"、"行郁"的有机结合的原则,而不宜单纯进补.
【出 处】
:
第三届全国中医痰病学术研讨会暨首届中医病因病机学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论述了气化、痰浊与衰老,认为对老年人气化功能的调整,应充分考虑到老年人"气化偏衰"和"浊邪易滞"的生理病理特点,立足于"益气"、"化浊"、"行郁"的有机结合的原则,而不宜单纯进补.
其他文献
本文以黄帝内经素问来论述痰饮论说.文中讲述了痰饮论的由来,产生痰病的病理病因.无形之痰运行阻滞产生的痰证怪病.人体脾主运化,因而脾之所以如此重要.
本文论述了临证社痰术,认为"痰浊"为患,大凡近代文明病的病因、病机都离不开"痰浊".临证不少怪病难证,应用祛痰术也常常获得疗效,因此临证的"辨痰"实属有价值之举.
本文论述马刀—痰核的辨析.认为痰核在当今亚健康病变隐态系统中,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在怪病从痰论治的内、外、妇、儿、内科杂病上,中医药在这一领域内填补了现代西医无法治愈的疑难杂病,举不胜举.
本研究表明,模型组肺组织NF-kBP、COX-2mRNA表达升高,而中药治疗则下调NF-kBP、COX-2mRNA表达.NF-kB活化参与了痰证的发生发展,中药抑制NF-kB活化,部分阻断COM-2mRNA表达,从而减轻痰证的病理损害.
本文提出痰不仅是指咯吐出来有形可见的痰液,还包括瘰疠、痰核与停滞在脏腑经络等组织中而未排出的痰液,临床上可通过其所表现的症状来确定,这种痰称为"无形之痰".
本文对脾虚与痰证联系强度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研究.其认为痰证在脾胃疾病中有其特殊表现,文章通过流行病学的调查,对痰证的临床表现进行主要症状和次要症状的初步推断.
本文概述了中医痰热理论溯源及研究情况.基础研究主要体现在痰热证型与相关理化指标的关系探讨,而临床研究则主要是中药、针灸等治疗痰热证的疗效观察及经验总结.
本文概述了从代谢综合征认识痰证的特点.无形之痰似乎涵盖了从血脂血糖、血液流变、血管内皮功能、细胞体液、自由基损害等内容.以此说,代谢综合征可以作为无形之痰的代表性疾病.
本文谈中医治痰病的体会.认为痰饮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其形成是由于人体在某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导致脏腑的功能失调而产生.痰饮形成之后,又能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人体某一脏腑组织,导致多种疾病.
本文阐述了中医理论中的痰病,其认为各种祛痰法广泛应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患、神经疾患、心脑血管、腺体分泌异常以及急症抢救.并提出了"痰瘀同源"或"痰瘀相关"之论,认为:慢性病痰在前瘀在后,急性病瘀在前痰在后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