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具有特定构型而且含杂原子的有机化合物为单体,利用不同的聚合反应,制备了一系列的含有氧、氮、硫等杂原子的有机微孔聚合物,并且运用13C CP/MAS NMR、IR、TGA、TEM 以及SEM 等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这些聚合物的Brunauer–Emmett–Teller(BET)比表面积介于700–2500 m2 g?1 之间.某些含氮聚合物的氢气吸附能力在1bar 和77K 的条件下达到了2
【机 构】
: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一条11号,10019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具有特定构型而且含杂原子的有机化合物为单体,利用不同的聚合反应,制备了一系列的含有氧、氮、硫等杂原子的有机微孔聚合物,并且运用13C CP/MAS NMR、IR、TGA、TEM 以及SEM 等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这些聚合物的Brunauer–Emmett–Teller(BET)比表面积介于700–2500 m2 g?1 之间.某些含氮聚合物的氢气吸附能力在1bar 和77K 的条件下达到了2.80 wt %,是目前所报道的多孔材料中在相同条件下最高的储氢值.
其他文献
氯代芳烃是一类难降解且具有毒性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处理该类物质的技术还存在很多问题,而利用铁基尖晶石材料对氯代芳烃类化合物进行降解,为这类物质的处理提供了新的思路。本研究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NiFe2O4尖晶石材料,并对十氯联苯模型化合物进行了降解研究。结果表明,共沉淀法制备的NiFe2O4对十氯联苯表现出很高的活性,反应在300℃、30分钟时降解效率高于97%。通过对降解产物的分析(图1),发现产
多溴联苯醚作为溴代阻燃剂之一,由于其优良的阻燃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品、建材、家具、油漆、电子电器等各类消费品中。近年来,多溴联苯醚的衍生物——羟基化多溴联苯醚作为一类具有环境风险的新型持久性污染物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羟基化多溴联苯醚已在非生物环境(地表水体、雨水、沉积物),生物体(海藻、贻贝、鱼体、海鸥、北极熊)及人体血液中检出。羟基化多溴联苯醚对生物体具有多种毒性效应,可造成甲状腺激素转运
维生素C(抗坏血酸)是一种多功能物质,在保健、医药、食品及化妆等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新的研究表明它可激活T细胞,增加干扰素产量,限制肿瘤的发展。近年来引起较大研究兴趣,其中大多数是将其作为缓冲溶液等辅助对象来研究。然而对于维生素C本身特征的研究却相对较少。众所周知,维生素在人体中的吸收过程发生在不同的pH值环境下。探索维生素C在不同pH值下的本征属性会对准确把握该分子个性及其功能起到关键的作用。本
铋电极环境友好,分析性能和汞电极相当,被普遍认为是一种有望替代汞的绿色环保电极材料[1-2].在元素周期表中,锡、铋处于对角线位置,锡的性质与铋相似,锡膜电极也应用到重金属检测分析[3].金属锡铋熔融形成的高纯合金同时具有金属锡和铋的性质,此合金电极环境友好、制作简单、成本低廉、表面容易更新,背景电流小,且不受溶解氧干扰,可直接用于样品测量.本研究首次将锡铋合金电极结合吸附溶出伏安法应用于重金属钴
碳纳米管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机械性能一直是纳米科学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部分。紫精类衍生物已经在多个研究领域如光化学、光电化学以及太阳能能量转换等课题中被用来作为电子接受器件,巯基紫精非共价修饰的碳纳米管将兼具两者的优良性能。本文中,我们利用分子间静电作用制备了巯基紫精修饰的紫精-CNT 复合材料,通过Cu(Ⅱ)离子将其层层组装在巯基化固体基片表面,并研究了薄膜的形貌及其电化学性质。
以金属离子为媒介,通过界面自组装形成的含金属卟啉配位聚合物是一类具有良好光电和催化特性的分子材料[1]。而在TiO2 上连接光敏剂来提高其光谱响应范围对于提高其催化能力十分重要。本文制备了钯(Ⅱ)-锌卟啉-二氧化钛三元聚合物薄膜材料,并将其直接固定在固体基片的表面作为异相催化剂。这样的催化剂不仅具有纳米材料的优点,而且具有易于分离和重复利用的特点,可以实现即插即用的催化作用[2]。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分析对前处理过程的要求相对较高,且耗时耗力,近年来自动化前处理技术的发展为PCDD/Fs 和PCBs 的快速前处理提供了良好机遇.本研究将人工净化方法中的复合硅胶柱和碱性氧化铝柱进行改进后加载于全自动SPE 仪(PrepLinc,J2 Scientific,USA)上,并对实际样品进行了前处理净化和检测分析.通过对同一土壤样品和蚯蚓样品分别进行3 次重复分析,结果表明
分子的构型是影响超分子组装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了解分子构型的前提下设计合成分子组装单元进而构建超分子体系是现在的研究热点。双间苯-32-冠-10与百草枯类衍生物能够形成夹心型与穿插型两种络合方式不同的主客体络合物,为研究双间苯-32-冠-10的分子构型对主客体络合行为的影响,本摘要设想通过力来改变主体分子的构型,研究主体分子在不同的构型下与客体的络合行为。
葫芦脲(cucurbit[n]uril,n=5~8、10,简称CB[n])[1-2]是超分子化学中继冠醛(crownether)、环糊精(cyclodextrin)、杯芳烃(calixarene)之后备受瞩目的一类新型笼状大环主体分子。葫芦脲拥有疏水性的内部空腔,空腔两端环绕的多个羰基可成为阳离子的键合位点,通过离子、偶极作用和与脲羰基的氢键作用键合客体分子,对多种有机阳离子、金属离子具有选择性包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吸附在软球表面的高分子链自组装行为,发现高分子链自组装行为与吸附能和软球表面张力密切相关。图1给出了软球表面张力增加时不同的自组装结构[1],当表面张力较小时软球是坍塌的;当表面张力适中时,高分子链自组成正五边形结构;表面张力继续增大,高分子链就变成有序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