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脏是在消化、排毒、新陈代谢和免疫系统中都起着重要作用的器官,肝脏微循环的血流灌注和免疫应答是肝脏实现其生理功能的基本保证。由于肝脏结构的复杂性,肝血窦内炎症发生时中性粒细胞的募集过程与经典炎症级联反应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在肠系膜、提睾肌或脑部微循环中,经炎症因子刺激后中性粒细胞会在血管内皮表面发生捕获、滚动、稳定粘附、爬行等系列级联反应,最后跨膜转运至炎症发生部位吞噬病原体。在这个过程中,细胞粘附分子选择素与配体相互作用介导初期的细胞捕获、滚动,而β2整合素LFA-1和Mac-1则分别主导后期细胞的稳定粘附和爬行。然而在肝血窦内中性粒细胞的动力学行为却有很大不同:已有研究表明,由于肝血窦内皮细胞不表达选择素,肝血窦内的中性粒细胞滞留无滚动阶段;LPS刺激下,肝血窦内中性粒细胞的募集与整合素无关,主要由CD44介导;然而在fMLP刺激下,Mac-1对肝血窦内中性粒细胞的募集具有重要作用,LFA-1作用较小。中性粒细胞在肝血窦内的滞留和转运同时还受到肝血窦内独特血流剪切环境的调控,力学因素如何通过调控LFA-1、Mac-1等粘附分子与其配体相互作用影响肝血窦内的中性粒细胞募集目前尚不清楚。本文运用原子力显微镜技术考察了外力对Mac-1或LFA-1与其共同配体ICAM-1分子键强度的调控作用,分别测量了激活前后不同加载率下Mac-1或LFA-1与ICAM-1分子相互作用的断裂力分布,并进一步比较了Mac-1或LFA-1与小鼠肝血窦内皮细胞或脑血管内皮细胞相互作用的差别。研究结果可深化对肝血窦内白细胞粘附和转运分子机制的认识,并通过与脑血管微循环进行对比,考察肝血窦特殊结构对中性粒细胞募集的影响,为深入理解肝血窦微循环功能提供基础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