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规模语料的句法分析

来源 :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编辑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料的选取以及对于语言现象的解释方面,形式句法的确是进了一大步,但也并非己经十全十美。形式句法对于语料的判断建立在合法与不合法的二元对立之上,而这一对立又建基于一个基本的信念,即如果一个结构在句法上不可接受,就一定是不合法的。汉语中有相当一批词语的意义相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互换使用而不影响句子的可接受程度,文献中通常将这些词语称作为近义词。对于母语为汉语的人来说,如何区别这些近义词几乎不成问题,但对于母语不是汉语的学生来说,如何正确掌握近义词的用法,则是个非常头痛的事情;对于自然语言处理来说,这也是个大难题。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近义词的分析往往牵涉到中间语料。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也进入了新的时代,当前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对于育人非常重要。在大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需要进行远大理想的树立,践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高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所以,我们需要对教育过程进行优化,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渗透工作,将其渗透融入课堂教学、渗透融入校园文化、深入融入社会实践,这样也能够让大学生真正的认同社
目的探讨外周血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Th1/Th2细胞比值与支气管哮喘合并感染患儿病情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该院确诊的14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66例合并感染(感染组),74例为单纯的支气管哮喘患儿(哮喘组)。对比两组患儿的外周血PLT、PDW、MPV、Th1/Th2水平;并分析感染组在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
目前学术界对语言神经机制的探索主要集中于显性的语言结构方面,但人类自然语言中还存在着大量的没有语音形式的隐性语言成分,比如空语类.人脑如何对隐性语言成分进行表征和加工,是当前语言神经机制研究中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研究以生成语法为理论基础,利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考察了汉语被动句中NP语迹和话题句中变项两种空语类的神经加工机制.实验材料包括汉语被动句、话题句和控制句等三种不同类型的句子结构.
在体育专业院校的教育教学中,开展武术教学课程,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武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计,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中,对于武术课程的设置,需要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进行建设,全方面、多角度进行实践教学,提升体育专业院校武术课程的质量。
本文从制图理论(Cartographic Approach)的观点出发,认为汉语的轻动词(light verb)至少应该分为内、外两类:外轻动词与事件(event)层次的使事性(causality)有关,而内轻动词则跟动作(activity)层次的与事性(comitativity)有关.前者源自Huang(1994,1997)的经典分析:要参透(la)中句法和语义不协调的现象,必须从该句的"言外之
语言间的借用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借用也一定会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苏金智(2010)探讨了语言借用的层级性问题.语言借用过程中不同词类的数量由多到少大体上的次序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其他词类或成分.这种现象也称之为语言借用的层级性.实际上这也是一个语言借用受限制的一个重要因素。书面汉语中语言借用成分受语体限制的情况。借用包括外来成分和方言。外来成分主要是英语,方言主要是粤语。研究虽然是微观的问题,但
长久以来,学者对于汉语句子的主要成分有很清楚的共识:句子有中心语、状语、补语等成分,状语在中心语之前,补语在后.在名词短语方面,传统上将名词中心语前面的成分统称为定语,没有所谓的补语与状语之分.当代语法在X-标摃理论之下,则认为这种中心语-补语-状语的三分法,除了句子和动词组之外,也同样适用于其他的主要语法范畴如名词组、形容词组、介词组等.一般研究汉语生成语法的学者也都有这样的认识:有些定语应该视
学位
目的观察壬基酚暴露下小鼠睾丸中内质网应激相关分子表达改变,初步探索壬基酚对雄性生殖功能影响的机制。方法将32只SPF级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等体积注射玉米油)、壬基酚(50 mg/kg·bw)组、壬基酚(50 mg/kg·bw)+4-PBA(100 mg/kg·bw)组和4-PBA(100 mg/kg·bw)组,每组8只,采用腹腔隔天注射染毒,染毒7次后颈椎脱臼处死小鼠,取双侧睾丸,一侧经苏
本文首先综述过往研究对“比”的分析,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以Gu&Guo(2014)将差比句和等比句中的引介词统一分析为功能核心词为基础,更深一步探究该类词的语法语义特征。通过与连词“跟、同、和”等的对比,提出以下观点:用于比较句的引介词“比、跟、同、和”与用作连词的“跟、同、和”这些词均为功能核心词,它们投射出一个复合名词短语DP,但比较句中的引介词“比、跟、同、和”为伴随介词,具有非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