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是研究种群生物学特性、种内和种间关系以及种群与环境关系的重要手段,一直是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种群空间格局反映了种群个体在水平空间上彼此间的相互关系,因此研究植物种群的空间格局不仅可以了解群落内物种的镶嵌情况以及物种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且有助于揭示种群内部组织结构,有利于了解种群发展方向。目前,绝大部分关于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都是以株数(IND)或植株点位为基础的。IND的空间格局仅仅是植物点坐标的反映(0维),并未体现植物本身的空间属性特征。植物投影盖度(PC)能直接或间接反映植物体的生长状况和获取阳光、土壤水分和养分等生活资源的相对空间范围,不仅能体现植株个数和位置,更能体现植物的有效光合面积,其具有二维空间属性。植物生物量(AGB)的大小直接反映了生态系统生产者的物质生产量,体现其对群落有机物质的占有程度,最能反映一个种在群落中的功能和作用大小,它是一个由体积大小来反映的物质实体,因此具有三维空间属性。因此,在种群水平上,PC是植物种群有效光合面积的直接反映,而AGB则是光合同化产物空间分配的体现。但目前对3者所体现的种群空间格局特征的异同尚不清楚。本研究以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广布的小半灌木白茎绢蒿和准噶尔沙蒿为研究对象,各设置一个40m×40m样地,详细测定每株IND、PC及AGB,通过GIS技术对建立的坐标系进行6次尺度划分,利用聚集度分析、变异系数(CV)及其与尺度的幂函数关系,对比分析了上述3个参数的种群分布格局特征。结果表明:在各尺度下2种群的IND(白茎绢蒿0.5m尺度除外)和AGB均为集群分布,聚集强度也随尺度增加而增大;而PC多为均匀分布(准噶尔沙蒿5m和8m尺度除外),体现了植物尽可能充分利用光能的特点。随尺度增大,2种群各参数的CV均逐渐下降;IND的k值(幂指数的绝对值)高于PC和AGB,且后两者无显著差异,表明IND结构复杂性的尺度变化程度大于另2个参数。相比之下,白茎绢蒿各参数的k值均高于准噶尔沙蒿,这可能与群落种间关系及个体大小有关。总体来讲,IND和AGB具有相似的空间格局类型,但PC和AGB具有近乎相同的格局复杂性和尺度变化特征。因此,3个不同的种群属性参数反映了种群功能的不同方面,有利于对种群或群落结构与功能的进一步认识,也为今后种群格局研究时的参数选择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