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众所周知,《易经》为“六经”之首,其思想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诸多领域;其内容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等诸多方面。本文主要从道教义理
、儒家思想、兵家、预测学等方面阐述了《周易》对其启迪和影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易经》为“六经”之首,其思想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诸多领域;其内容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等诸多方面。本文主要从道教义理
、儒家思想、兵家、预测学等方面阐述了《周易》对其启迪和影响。
其他文献
"低碳经济"是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是一脉相承的.本文通过分析低碳经济产生的背景,结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国情,分析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及所面临的挑战,最后从社会、企业、个人等三方面提出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分析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态问题——城市内涝的产生原因,指出城市雨洪控制与利用的必要性.基于低影响开发理念,文章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利用低势绿地、绿化屋顶、多功能调蓄池、人工湿地等一系列措施,探讨城市建设对城市雨洪控制与利用的作用和意义,力求建设生态、和谐、可持续的城市文明.
人类文明和科技发展的历史表明,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社会需要和科技自身的发展规律决定了21世纪生态文明的主导科技是绿色科技。绿色科技有其自身的发展特征,绿色科技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本文从天人和谐、森林功效、林业科技、林务管理四个方面研究中国传统的林业思想,认为:中国很早就形成了以天人和谐为特征的林业思想,并随着日后儒学的发展而发展;古人对森林功效(防洪功能、生态功能等)的认识越来越全面、深入;古人不仅利用天然林木资源,还逐步认识到人工培植林木的经济和社会价值;现代以前,基层林务管理的制度建设长期不到位,影响了林业建设和保护工作的开展.
易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涵盖面很广.当今学界关心的人文生态学研究,早在《易传》中已经包含了大量的启发性的思想.人文生态学本质上是天人关系之学.本文根据人文生态学的研究的领域和基本问题,梳理了易传中的人文生态学思想:顺、正、交通;养、感、恒久;顺时.提出人文生态学的本土研究应该重视易学传统中的原创思维,避免成为西方生态学后续发展的附庸.
宇宙演化与社会发展是由不同层次上的势推动的.真空势推动了宇宙暴涨,量子势是量子化的唯一缘由,化学势、生物势是化学反应和生物成长的根本动力,而信息势则是人才成长和组织发展的动力之源.势的逻辑定义:势=差别×联系=差别÷距离,因而,势即梯度、即斜率、即导数、即比例,所以,老子说"势成之",毕达哥拉斯说"万物皆比例".势的运行机制是"差别促进联系、联系扩大差别",由此在推动个性化、生态化的进程中,产生差
《周易》的生态和谐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自然本身的和谐.自然本身是和谐的,它能创生、养育万物,并使万物保持其本性,使万物和谐相处.其次,人和自然的和谐.人和自己生存的环境,和自然万物要保持和谐.再次,人和自身、人和他人、人和社会要保持和谐.在此基础之上达到天下、宇宙之整体的和谐.
《易传》在本体论和辩证法方面对汉朝以后的哲学发展影响很大,当今学者在论及《易传》的哲学思想时亦主要集中于这两个方面.但值得注意的是,《易传》的技术制作哲学思想亦很深刻和完备,具体包括:作为技术制作本体论思想的道器说、作为技术制作过程论思想的观象制器说、作为技术制作社会观的开物成务说和作为技术制作天道观的裁成辅相说.这些思想对建设生态文明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自《周易》始,即自觉思考天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了迥异于西方文化的天人关系论,其主流即"天人合一"的理念.《易传》与孔子"天人合德"思想、孟子与荀子"奉天时"思想、道家"道法自然"思想、宋明理学家"天人合一"与"天人本无二"思想等,无不折射出中国传统哲学的智慧,这些智慧在今天仍极富价值。中国哲学"天人合一"与西方哲学"主客二分"各有利弊,需在对话交流中实现互补。整合中西哲学资源,
罗汝芳继承并发展了程颓、王阳明"万物一体"以及将"仁"与"生生"内在结合的思想,把《大学》《中庸》统摄于《周易》,把《周易》的核心思想概括为"生生",以"生生"为源,以求仁为旨,认为"生生"之理即"仁"之理;宇宙间充盈着生生之机,万物浑然一体,人与万物是有机的生命整体;仁与生生的关系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的内在关联;人应像对"人的无机的身体"一样发自内心地珍爱自然,体现了一种深层生态学的的生态哲学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