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兽共患病

来源 :第166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人兽共患病防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dy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讲述了世界范围内人兽共患病流行呈现新特点,分析了我国人兽共患病对人类的危害加重,总结了人兽共患病生物安全形势紧迫,提出了人兽共患病原生物恐怖成为全球最大恐怖威胁,人兽共患病生物安全防控形势严峻,人兽共患病原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日益增长、隐患复杂多样方面的建议。
其他文献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复合群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全球约三分之一的人感染结核,约10%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严重者导致死亡.动物结核病除导致动物生产的损失外,还是人结核病的重要来源.卡介苗(BCG)是人结核病预防的唯一疫苗,但存在一定缺陷.已报道了多种新型结核疫苗,如重组BCG、减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DNA疫苗、病毒活载体疫苗等,其中一部分已经进入人体临床试验.动物结核疫苗的研究刚刚起步.獾BCG疫苗
本文总结了项目组在2009-2013年间对四川地区猪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研究的部分结果.从四川省18个地区采集了猪血清1571份,猪流产死胎脑组织与蚊虫样品127份.采集的猪血清以间接ELISA进行乙脑抗体检测,胎儿脑组织及蚊虫样品以RT-PCR检测乙脑病毒,并对部分四川代表毒株进行基因克隆、测序和分子进化分析.血清学结果显示,2009年、2012年和2013年,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分别为62.2%、3
结核分枝杆菌膜蛋白的原位标记和功能研究是一项非常繁琐的工作.本文结合本实验室近几年在膜蛋白方面的研究进展,对分枝杆菌基因敲除系统、外膜蛋白OmpA以及孔蛋白MspA在膜定位、药物转运等方面的功能研究进行综述.
Molecular surveillance systems such as PulseNet, CaliciNet, and CryptoNet have played a major role in surveillance and investigat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public health security in the United Sta
会议
对2009年至2012年国内临床发病猪分离的98株猪链球菌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利用购于美国DADE BEHRING公司的链球菌药物敏感性检测板,采用微量稀释法对试验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猪链球菌对四环素、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林霉素4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在89%以上,其他药物耐药率均在20%以下,共发现22种耐药谱.与本实验室2003-2008年耐药性数据比较分析显示:猪链球菌的耐药谱从11种增加到
建立H7N9禽流感的小鼠和雪貂模型,以及标准化的模型评价技术,是对相关药物或疫苗进行效用评价,以及对病毒的致病机制展开研究的前提保证.鼻腔接种A/Anhui/1/2013(H7N9)病毒后,动物均表现出典型的临床症状,包括体重下降(小鼠、雪貂)、体温升高(雪貂)、竖毛(小鼠)、流涕或打喷嚏(雪貂)、死亡(小鼠).小鼠和雪貂的呼吸道排毒高峰分别出现在感染后第2天和第3~5天.除呼吸道外,H7N9病毒
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数量至今仍在继续攀升,尽早了解H7N9病毒对哺乳动物的致病性及通过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性,对于应对2013年秋冬可能再次来袭的疫情、制定正确的防控策略,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利用已建立的各亚型流感雪貂模型,通过系统观察动物感染后的临床症状、死亡率、病毒组织分布,以及组织病理学分析,H7N9病毒对雪貂的致病性被证实低于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而与2009年pdmA(H1N1)相当.
与经济和科学文化素质相适应的人兽共,患病防控政策和法律法规研究,只有了解和掌握国内外人兽共患病流行病学,了解和借鉴不同经济水平国家和地区人兽共患病防控的经验和教训,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可操作,具有可持续发展的防控技术政策和防控技术措施,对现有的人畜共患病诊断监测以及防控技术进行甄别和分析,制定和建立可操作性强的防控技术方法,防控人兽共患病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完善的研究。
利用巴马小香猪构建空肠弯曲菌致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动物模型.选取致人GBS源空肠弯曲菌株,采用3×1012CFU/mL、3×1011CFU/mL、3×1010CFU/mL、3×109CFU/mL、3×108CFU/mL、3×107CFU/mL、3×106CFU/mL、3×105CFU/mL等浓度对8组巴马小型猪灌胃攻毒,每头猪攻毒10mL,同时设立对照组.24h后开始病原菌分离试验,连续分
目前,氟喹诺酮的耐药机制研究已有许多报道,然而,副猪嗜血杆菌的氟喹诺酮耐药机制研究却仍然很缺乏.本研究通过对138株副猪嗜血杆菌临床分离菌株进行耐药性检测(左氧氟沙星和恩诺沙星),结合喹诺酮耐药相关基因(gyrA,gyrB,parC,parE)的序列比对,进而分析副猪嗜血杆菌氟喹诺酮耐药的分子特征.发现了与氟喹诺酮耐药相关的10个潜在突变位点,分别为gyrA(87D→N/Y/G,452D→V/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