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07年9月26日-10月12日,山西省大部出现历史同期罕见持续阴雨天气,降水日数为1951年以来同期最多,降水量也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多.持续降水对于改善我省土壤墒情非常有利,但长时期的阴雨天气,造成农田过湿,致使秋收作物不能及时收获晾晒、部分地区玉米和棉花等发生霉烂;秋收进展缓慢,延迟了腾茬时间,麦播受阻;同时,水果产量和品质及蔬菜生长也受到较大影响.此次连阴雨造成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近22亿
【机 构】
:
山西省气象决策服务中心,山西太原,030006 山西省气象局,山西太原,03000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9月26日-10月12日,山西省大部出现历史同期罕见持续阴雨天气,降水日数为1951年以来同期最多,降水量也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多.持续降水对于改善我省土壤墒情非常有利,但长时期的阴雨天气,造成农田过湿,致使秋收作物不能及时收获晾晒、部分地区玉米和棉花等发生霉烂;秋收进展缓慢,延迟了腾茬时间,麦播受阻;同时,水果产量和品质及蔬菜生长也受到较大影响.此次连阴雨造成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近22亿元.
其他文献
利用实测暴雨资料,运用改进的非地转湿Q矢量对青藏高原东侧2005年7月18日至19日的一次连续暴雨天气进行了诊断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的湿Q矢量的辐散、辐合场的相间分布和低层的最大辐合有利于强降水的发生.700hPaQq矢量散度场不仅将暴雨区反映出来了,而且散度辐合中心与降水中心对应.进一步把改进的非地转湿Q矢量分解为平行于等位温线和垂直于等位温线两部分,分析表明:准地转的大尺度系统与非地转非绝
本文通过使用常规观测及卫星、雷达资料对此次过程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这次暴雨过程出现在7月上旬,川南地区前期处于副高外围,积聚了丰沛的水汽和高能量,高空200hpa受青藏高压反气旋辐散控制,过程开始,500hpa副高很快东撤到华南,川南形成低值系统配合低层冷平流辐合,形成斜压抬升机制,造成川南暴雨.在这次暴雨过程中,主要针对T639数值预报进行检验,发现其风场以及雨量预报都不理想,但850hpa(
通过对1998年高原低涡移出与未移出青藏高原的情况分析,利用Micaps历史天气图、1998年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试验资料、美国NCEP/NCAR提供的分辨率为1o×1o的再分析资料,对移出与未移出高原的2个高原低涡活动过程进行低涡强度、厚度、降水特征、风的对称性、垂直运动特征等对比分析,涡柱的斜压性、位涡的诊断分析,与温度、涡度纬向垂直剖面分析,得出了移出与未移出高原低涡在低涡结构特征上的显著差异
本文通过对秋季发生在四川盆地西北部(简称"盆西北")的两次暴雨过程成因分析,发现影响秋季盆西北暴雨发生的主要因素有:东高西低环流形势,巴尔喀什湖低槽稳定并分裂小槽东移,副热带高脊线在30oN附近且稳定是暴雨发生的大尺度环流背景;高中低空急流在盆地西北部上空呈气旋性旋转并带有很强的垂直风切变,带来强的动力动力辐合,850hPa上来至华北高压底部的偏东风气流与龙门山脉形成的地形辐合,这些强的动力辐合是
本文对2009年1月3日天津暴雪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了系统分析.1月2日至3日,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山东北部等地出现较大范围降雪.此次降雪具有范围大,强度强、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各区县降雪量均突破历史同期最大值,本文充分利用了NECP再分析资料,对此次暴雪过程的天气形势,水汽条件和动力条件进行详细分析,并重点讨论了水汽输送对暴雪形成的具体影响,为今后实际预报起到一定参考意义.通过对天气形势分析得
利用2010年1月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区实况资料和T6390场预报资料,分析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区罕见连续性暖区大暴雪天气的特征及这次过程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2010年1月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区罕见连续性暖区大暴雪天气具有降雪强度强、降雪范围广、降雪量异常偏多、积雪深度异常偏厚、持续时间长、灾情严重等特点,属60年不遇.阻塞形势建立并长时间维持为连续性大暴雪天气的发生提供了环流背景,西伯利亚冷涡是造成连续性
利用阿勒泰地区六县一市7个站1961-2007年共47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阿勒泰地区最高气温和高温日数年际和年代际演变特征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全地区年平均最高气温呈"下降-上升"的趋势,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年平均最高气温整体都低于平均值,60年代初期、80年代后期至2007年,年平均最高气温整体都高于平均值.利用M-K法对1961-2007年阿勒泰地区年平均最高气温时间序列进行突变分析,
利用高空观测资料、T213数值预报产品,欧洲数值预报产品,FY-2C红外卫星云图的应用,结果表明2009年2月11~13日石河子垦区寒潮天气是由于乌拉尔山高压脊一直伸向极低新地岛,脊前北锋带建立,并不断加强,脊前有大値正变高东南落,促使西西伯利亚低涡进一步向东南加深,并与南支槽前西南暖湿气流汇合于新疆石河子上游地区,强冷空气入侵影响我区,爆发寒潮天气.
本文根据高空和地面资料,利用数值模式的客观和诊断分析结果、以及天气图进行天气形势、物理量场的定量分析及单站气象要素的演变分析等,对2009年5月26-27日两次沙尘暴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次沙尘暴过程的形成是由于生成于新西伯利亚的冷气旋强烈发展,在新疆西北部地区形成大范围的强西北风而引起的.地面锋线及高空槽后都为偏北大风区,强劲的空中风使沙尘迅速向前方扩展.地面锋线与850、700、50
利用2009年新疆地面气象观测站的实况降水资料和GRAPES区域模式的降水预报值,根据降水预报产品在新疆实际天气预报业务工作中的应用需要制定检验方案,对GRAPES区域模式12小时降水预报产品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1)GRAPES区域模式降水落区位置、落区面积、中心强度预报各时效准确率均相差不大,降水预报空报率较高;(2)降水落区位置和落区面积预报准确率北疆高于南疆,降水落区位置预报偏南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