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天气预报工具--精细化气象要素预报平台

来源 :中国气象学会2012城市气象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aosar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天气预报工具精细化气象要素客观预报平台(以下简称MEOFIS)是集成多种数值预报产品解释应用技术的客观气象要素预报系统,具备常规观测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的处理、建立预报模型及预报运行、预报检验等功能。这五部分功能包括在建模试验和预报运行两部分中,其中建模试验部分包括了因子分析、预报模型的建立和资料的显示这几部分功能,预报运行部分包括了预报的实时运行、预报的检验和资料入库这几部分功能。建模部分中的预报模型建立和预报运行中的资料入库、实时预报运行以及预报检验构成了平台最主要的功能。
其他文献
摇通过整理G2京津塘高速公路3年(2007.3~2010.2)逐日逐时的百万车流量交通事故和交通流量及气象要素资料,并将百万车流量交通事故(交通事故与交通流量之商)与同步降水量进行日变化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年平均百万车流量交通事故的日变化最高峰出现在05时,年平均高峰值高达234起·辆-1·10-6;年度、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的平均百万车流量交通事故与同步降水量均呈正抛物线相关,即百万车流量交通
本文利用石家庄地区5个观测站1961年~2010年逐日地面温度观测数据,分析讨论了该地区地面温度平均值、最高值、最低值和日较差的变化特征以及地面温度的气候突变和变化周期。结果表明:从年代际变化情况看,平均地面温度振动幅度最小,地面温度日较差振动幅度最大,平均地面温度和最低地面温度呈现显著增温趋势,最高地面温度呈现显著降温趋势,地面温度日较差呈现显著减小趋势;从年和季节变化情况看,地面温度日较差年和
气象微博将千变万化的天气迅速告知百姓、服务市民,它的传播速度比起广播电视、电台、报纸、手机短讯等媒体更加快速,已成为公众认知喜爱的新型气象服务手段,且政府部门的官方微博严重影响着部门形象,故管理好官方微博也变成了一门很有技巧的学问。本论文以“气象北京”微博为例,在发布内容、发布频率、语言形式、粉丝互动和评论管理等几方面介绍“气象北京”从失败总结经验进步的过程,对如何方便网友获取信息,如何树立气象部
文章利用云南高原楚雄站、南华站、双柏站1960-2009年近50年的气温、降水、相对湿度、低云量等气象要素资料,利用常规距平法、3阶多项式拟合趋势法、5年滑动平均法分析其年代际特征及城市气候,同时对楚雄市城市气候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最高、最低气温在20世纪80年代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在此前,气温一直在呈下降趋势,在80年代后呈上升趋势。而且城郊对比也是在80年代后越来越
为使通过新疆“百里、三十里风区”的铁路抗风达到既安全又经济的目标,使用风区内气象站和铁路测风站风资料分析了风速风向的分布规律和两种站之间风速相关,采用极值Ⅰ型分布推算确定了铁路沿线合理的设计风速.研究结果为:(1)新疆百里和三十里风区平均风速和十分钟平均最大风速的最大站点分别是达坂城和十三间房,年平均风速分别为6.1m/s和5.4m/s,十分钟平均最大风速分别为33m/s和37.6m/s.风区春夏
用500hPa位势高度场、850hPa温度场、地面气压场资料,建立了京津冀分区域的高温和闷热天气模型:高温的天气模型为500hPa两槽一(弱)脊型式,闷热模型500hPa则为平直环流型,闷热的位势高度比高温时略高;高温和闷热日的850hPa温度场和地面气压场形势相似。进而以中南部代表城市石家庄为例,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35℃、37℃高温的精细化预报方程。并分析了方程的命中率(POD)、误警率(FA
本文以北京南郊观象台站2010和2011年8月每天三次(08、14、20时)的探空观测秒数据为实况,对BJRUC系统分析和预报的边界层基本气象要素性能进行了初步的评估。结果表明,北京地区边界层内的温度预报存在明显的系统性误差,即早上08时偏冷,但14时和20时显著偏暖;湿度平均廓线表明模式在边界层内的分析和预报均较实况显著偏湿。整体而言,模式在边界层内温湿预报误差均高于自由大气。模式对于北京地区早
本文利用北京观象台1951-2011年长时间序列降水统计资料、北京地区20个气象站1977-2010年逐日降水资料,以及1993-2010年城区气象站逐时降水资料,针对北京地区在复杂地形、快速城市化和气候背景影响下的降水量变化趋势、主要落区、可能影响因素,以及快速城市化后北京主汛期时间段、夏季城区降水量日变化特征和变化规律(主要降雨时间、降水强度、降雨持续时间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对于深入了解和
本文利用华东区域中尺度数值模式SMB-WARMS,对2012年6月17-18日大暴雨的中尺度结构和演变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其成因和特征,为预报此类梅雨暴雨提供参考和着眼点。得出以下结论:  (1)东北冷涡少动、西太副高强盛、长江中上游短波槽东移有利于副高西北侧与西风带南侧过渡区域的冷暖空气交汇、水汽聚集和动力抬升,提供了这次梅雨期上海大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  (2)与西风槽和热带低压倒槽相联系的
利用中尺度大气数值模式Weather Research & Forecast (WRF),使用青岛地区精细下垫面土地利用资料模拟分析了有无城市下垫面情形下,青岛地区夏季海陆风、城市热岛现象。所有试验均成功地模拟出了海风和陆风的交替转换过程,城市地区风速小,热岛现象明显。城市面积增大造成区域气温明显升高,增温幅度为1~2℃,城市热岛效应加强;城市及下风向的一些区域风速减小,但是城市热岛效应增大了海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