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Boutan”到“牡丹社”1874年牡丹社事件前夜的攻击对象特定过程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第十二届青年学术讨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gg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74年在台湾南端恒春半岛上爆发的牡丹社事件,刚成立明治维新的日本新政府借口漂至本半岛的琉球人遇到当地居民的袭击,派侵略之兵,与当地山区居民之间进行打仗。无论何地,已有许多研究者曾做研究,中国大陆的研究观点受到中国外交史研究或日本侵华史研究的影响,不少论文把它看成在洋务运动时期发生的边疆危机之一个事例,或者日本为了转移国内矛盾而引起的侵略行为。
其他文献
中国早期油画力图改变中国传统绘画消沉的人文情愫,为中国油画的发展和未来起到了奠基作用。本文仅撷取古城正定文珍草堂旧藏的几件油画作品,从中可窥见中国早期油画活动之一斑,愿与广大读者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和感受。
本文考察了对乌兰布通之战的新叙述,认为清廷在该战役并未失利,虽然损失惨重,但迫使噶尔丹退兵,实现了其战略目标。福全获胜而受惩,主要是因为其违抗皇帝命令,擅自停战议和所致。乌兰布通之战突出反映了皇权对战争指挥的全面渗透。
19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交通、铁道两部曾主导举办历时数年的水陆联运,至全面抗战爆发前,全国基本形成以国有铁路为基线,以国营招商局为协办主体的水陆联运网络。联运期间,围绕联运操作层面的问题,国有铁路与国营航业(招商局)及民营航业参加水陆联运的问题,航权挽回的问题,联运协调管理、利益分配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历史实践。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上海地区连续遭受两次风暴潮的袭击,其六月风暴潮的重现期达到500年一遇,仅溺亡人口即有十余万之多,其中绝大多数为濒海煮盐灶户,是到目前为止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风暴潮。然而此次风暴潮对农业却并未带来巨大伤害,造成当地农业致命损害的则是规模相对较小的七月风暴潮,从而表现出在不同时空生态背景下风暴潮对区域社会影响的差异性。风暴潮灾害作为上海地区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其不同于一般自
上海港在自然条件下发育形成,经过人为的建设与拓展,荣登世界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标箱量的“双冠王”。上海港之所以能够持续发展和日益繁荣,除其优越的自然区位外,主要依靠上海前瞻、创新、开放、融合的港口文化。上海人的视野紧盯世界市场,一步一步“上海”,经黄浦江连通了长江,又从长江拓展到海洋。洋山港的建成,上海真正上了海,由“江河时代”迈入了“海洋时代”,这是中国海洋发展战略的标志性成就,对港航事业的发展具
昊棠对慈禧微时有恩的传说,见诸很多笔记。传闻的来源已不可考。本文通过一档馆所藏吴棠履历,对比惠征履历,认为这一传闻不可信。传闻的广泛传播与清末民初的大背景有关系。之所以会有这一传说,有种种可能的原因。
探究晚清中国采纳西学的"学科次第"时,会发现朝野士人在各种知识门类的划分与理解这一问题上,最初普遍将外语归属于"西艺"的范畴。语言接触引发的相关西学知识认知中,外国语文仅包括"西语"与"西文"两个层面,相似的概念还有"方言"、"洋语"、"洋文"等同样被经常使用,进而把"西文"与"西学"分而论之,视外国语文的学习为获取西学知识的途径,是在办理交涉与翻译西书的考量下不得不学习的工具与媒介。通晓外国语言
最早倡导"公民教育"的蔡元培在1912年指出:"尚公,与吾所谓公民道德,其范围或不免有广狭之异,而要为同意"。在他看来,作为晚清五大教育宗旨之一的"尚公"宗旨可视为中国公民教育的开端。以后研究者多认同蔡元培这一论述,在追溯近代公民思想、公民教育的起源时,一般以晚清"尚公"教育宗旨为源头,教育家舒新城、任时先等即持此见。
由于西方文化的冲击与浸染,晚清庙堂之上的孔子渐显"不周世用"。尤其是光绪三十一年(1905)八月清廷废除了科举制,孔予身上的光环旋即因此而大为暗淡。这对于正在行新政以求自救的清廷而言,无疑是一种十分不利的连锁反应,因为孔子的圣符不仅代表着清廷"治统"正当性所依赖的"道统",而且维系着清廷统治秩序所必需的世道人心。在此情况下,清廷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十一月将孔子升为大祀,开一代之"殊典"。
19世纪80年代(明治20年代)前后,日本各地出现了各种以"实业"冠名的杂志,其主要内容是介绍以农业、养蚕业等为代表的各地产业和经济、商业等的信息.1897年(明治30年)6月,大日本实业学会(后改为实业之日本社)发行了杂志,博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更掀起了实业类杂志出版发行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