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上游流域森林和气候变化对径流影响的相对贡献

来源 :第十四届中国生态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QINXIAOTIAN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森林为主的流域中,森林变化和气候变异被认为是影响流域径流的两大驱动因素,定量地区分它们对径流的影响,对于正确评价它们各自的水文效应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在赣江流域中上游选择梅江(6983.20 km2)、平江(2689.20 km2)和湘水(1758 km2)3个"大流域",这几个流域的森林植被在历史上发生剧烈的变化,而且拥有高质量的水文和气象数据,这给我们开展此类研究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其他文献
自组织是自然界中自发形成有序结构的现象.自组织系统能够从环境吸收能量和信息以补偿熵增所损失的有序性.因此,系统的能量获取能力和熵增的耗散能力决定了系统的自组织能力.自然生态系统是一种典型的自组织系统,太阳辐射是其主要的能量来源.日间太阳辐射的加热作用使得生态系统温度上升;夜间,生态系统与环境的温度趋向平衡.生态系统昼夜温差越大,表明太阳辐射转换成的热能越多,熵增越大.与非生命系统不同的是,自然生态
蒸散是陆地生态系统水分循环和能量平衡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分量,准确量化实际蒸散量(actual evapotranspiration,ETa)的大小和变化趋势不仅对于作物的灌溉管理以及自然植被需水量的确定至关重要,还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区域水资源评价、管理以及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ETa的评估模型是定量评价不同生态系统及区域ETa的有效途径,其中以潜在蒸散量(potential evapotrans
群落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机制是生态学的核心问题,也是近年来国际研究热点.目前,生态位理论的预测能力十分有限.中性理论虽然预测能力好,但是中性假设和零和假设都缺少明确的现实基础.最大熵理论缺少现实机理基础.基于个体功能特征差异理论实验操作繁杂,难以实施.近中性理论尝试对中性理论假设的进行宽化,但是仍然缺少相应明确的生态位分化解释.如何将中性理论和生态位理论结合,提出在假设可行,机理上解释合理,预测效果良
滴水湖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临港新城,于2003年建湖,面积5.56km2,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人工湖泊,也是临港新城水系的核心.为探明滩涂湖泊浮游动物(轮虫、桡足类和枝角类)群落结构变化及特征,根据滴水湖自身特点,在湖区设置8个采样点,自2006年2月至2014年12月,每月对滴水湖进行浮游动物定性和定量样品的采集及调查研究,分析其群落的动态演替规律及影响因素,并通过时间序列分析,对滴水湖浮游动物未来5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当前宏观生态学与生态系统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对湖泊水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估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资源环境管理者共同关注的焦点.鄱阳湖是长江中游两大自然通江湖泊之一,具有调蓄洪水、保障湖区工农业生产用水、维系生物多样性以及保持区域生态平衡等多样性化的不可或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鄱阳湖出现水文情势大幅波动、水环境恶化和水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因而,
基于溧阳市天目湖沙河水库6年的硅藻群落结构及水质调查,以及苏南18个水库型水源地硅藻水华期藻类和水质调查数据,分析了太湖流域水库中硅藻水华群落结构特征及受气温、水位、营养盐等环境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太湖流域硅藻水华的主要发生期在5-7月,快速生长期发生在气温16-26℃期间,当气温超过26℃时,硅藻的生物量开始下降.硅藻的优势属包括针杆藻、曲壳藻、小环藻和颗粒直链藻.其中沙河水库和横山水库中针杆
植物篱/植被隔离带,是指沿坡地等高线,或在农田、河岸、沟道等水体边缘营建的,由草本或木本植物单一或组合形成的植物条带.植物篱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对土壤质地、孔隙度、容重等物理性质有显著影响,其机械阻挡作用可以拦截径流、增加入渗、减少土壤流失、影响侵蚀过程,还能减缓坡度促进坡耕地梯化.每年几次修剪的大量枝叶作为绿肥施于作物种植带,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或铺盖于耕作带减少地表水分蒸发,改善土壤的耕作性能;根
合理的坡面整地和人工植被恢复能够改善土壤状况,进而促进植被生长和生境改善.在半干旱黄土高原地区,研究不同植被类型和整地方式下的土壤属性变化规律,对于揭示整地-植被-土壤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外业采样和室内测定的方法,通过设立不同植被类型和整地方式的对比小区并布点采样,测定了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和酸碱度,采用描述性分析和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深入对比分
采用定位监测法,对滇中地区桉树林、云南松林、荒坡灌草丛、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下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水分变异规律及土壤物理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五种植物群落土壤水分沿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凹型曲线变化,都在40cm土壤层出现一个低值,60-100cm呈增加趋势.在10-60cm土壤层中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水分含量高于其他植物群落;100cm土层中桉树林及常绿阔叶林水分含量高于其他植物群落;在各土层中
土壤水分研究一直是生态水文学和自然地理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的关键环节.土壤水也是地球表层系统的重要组成和水文循环的核心,控制着最基本的陆地生态系统格局与过程,从而影响多种生态系统服务.水文过程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是由土壤水分动态决定的,土壤水分动态通过对植被水分胁迫的发生、强度和历时的影响,决定着气孔导度、光合作用和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而且土壤水分含量影响着土壤微生物活动、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