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毒真菌病毒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rsyzjk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菌病毒(Mycovirus或Fungal virus)是一类侵染真菌并能在其中复制的病毒,广泛存在于各大真菌类群中。多数真菌病毒侵染寄主真菌后并不会引起寄主真菌出现明显的症状,只有少部分能对其造成影响。其中,有一些真菌病毒在减弱寄主致病力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这些病毒统称为低毒真菌病毒,因其具有弱毒特性而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生防菌资源。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低毒真菌病毒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作用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旨在为该类病毒的生防应用研究提供借鉴:①低毒真菌病毒的发现:自第一例低毒真菌病毒——栗疫病菌(Cryphonectria parasitica)CHV1被发现以来,在其他植物病原真菌中均陆续发现了低毒真菌病毒的存在。如核盘菌DNA病毒SsHADV-1、灰霉线粒体病毒BcDRV、立枯丝核菌双分体病毒RsPV2等。②低毒真菌病毒的生物防治应用:最经典的例子当属栗疫病菌低毒病毒CHV1在防治栗疫病上的应用,该病毒在20世纪90年代欧洲栗疫病流行期对栗疫病的生防效果取得了骄人的成效,挽救了大批濒临灭绝的欧洲栗树林;此外,华中农业大学姜道宏教授课题组从油菜菌核病分离的DNA病毒SsHADV-1能在田地中自然传播,具有重要生防应用前景。③低毒真菌病毒与寄主真菌之间的互作:主要列举栗疫病菌—CHVI互作系统、核盘菌—SsDRV互作系统、镰刀菌—FgV1互作系统以及灰霉菌—BVX/BVF互作系统这四个互作系统的研究进展。其中,栗疫病菌—CHVI互作系统是目前唯一已经建立反向遗传学系统的互作系统,因而研究得相对较透彻,是低毒病毒与寄主真菌互作的模式系统。④低毒真菌病毒的生防优势:与其他生物防治方法相比,低毒真菌病毒在生防上的应用优势表现在:低毒真菌病毒一旦侵染到其他强毒力的寄主真菌,能快速发挥作用;低毒菌株和毒力菌株共享相似的生态位,低毒菌株不仅不会对寄主植物造成任何伤害,反而很可能会产生病原菌致病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或效应子(effector)而被寄主植物识别,从而诱导寄主植物产生防御反应以抵御毒力菌株的侵染;低毒真菌病毒进入农田生态系统后,既可以长久的定殖,又可以进行传播。⑤低毒真菌病毒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低毒真菌病毒虽然具有重要的生防潜力,但其存在极大的应用困境,主要原因是真菌菌株间的营养体不亲和性和真菌病毒体外传播途径不明朗。但具有强侵染力的低毒病毒能克服菌株间营养体不亲和性的缺陷,挖掘此类病毒成为解决低毒真菌病毒当前生防应用困境的主要手段。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货运需求大幅提高,但铁路货运量比例不断下降,2017年铁路货运量和周转量市场占比分别是7.94%和19.61%,较公路运输占比低71.38和28.95个百分点。2017
高粱是世界第五大作物,与其它禾谷类作物如水稻、玉米、小麦等相比,高粱富含单宁。单宁是植物多酚化合物的一种,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炎、抑制肿瘤、护肤、调节血糖、保护心脏等多种作用。猪肉是我国居民食用的主要肉类之一,冷藏是目前猪肉销售过程中最主要的保鲜方式,但随冷藏时间延长,猪肉会因脂质氧化而腐败变质,因此单靠低温不能很好地延长猪肉的保质期。本课题以高粱籽粒为材料,首先对籽粒单宁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
前体mRNA(pre-mRNA)发生可变剪接会产生多条转录本,从而增加转录组和蛋白组的多样性。根据剪接位点的不同,目前将可变剪接的类型分为4大类:内含子保留(Intron retention,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