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街区尺度数值模式的建立、验证与应用

来源 :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mx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绍了精细模拟街区尺度风场、湍流场与气态物质扩散过程的数值模式——北京大学街区尺度模式(Peking University Block Scale Model,PKU-BSM)的理论框架,运用CEDVAL(Compilation of Experimental Datafor Validation of Microscale Dispersion Models)和Thompson风洞实验数据集对PKU-BSM的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应用PKU-BSM模拟了实际城市街区的扩散过程.结果表明:(1)PKU-BSM可较理想地模拟城市街区风场、湍流动能(TKE);随着建筑物宽度的增加,建筑物迎风面回流区和建筑物背风面的尾流涡区范围增大,同时这些区域的TKE也会相应增大;(2)PKU-BS在背风面下风向一定距离的区域,模拟的浓度值几乎与实测值一致.在建筑物周围,PKU-BSM模拟的浓度极值有一定误差.(3)与基于高斯扩散理论的AERMOD(AMS/EPA Regulatory Model)模式相比,PKU-BSM在模拟建筑物周围浓度场时显现出很大的优势.(4)在实际城区下垫面,受建筑区的影响,建筑区内的流场和湍流场分布变得十分复杂.在建筑区内部,大部分地区风速将大幅度减小,其降福可达50%~80%,湍流动能也随之减小.并且,在建筑物之间形成很多涡区,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5)建筑区域的浓度分布受排放源位置和走向影响很大.当排放源在建筑区内部时,浓度极值也急剧升高.在某些建筑物隔离区,浓度的上升幅度会更大.
其他文献
根据1962-2011年珠三角城市群9个气象观测站逐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度日模型和基准温度21.8℃,分析了珠三角城市群冷度日和热度日月际、年际及年代际的变化特征.为珠三角地区能源管理及产业转移战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珠三角城市群冷度日集中在4-10月,以7月份最大,热度日集中在11月-次年3月,以1月份最大,各站冷度日和热度日的最大值差别均较小;冷度日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上升速率在18.8~8
本文从气候变化、城市化的发展对肇庆城市气象灾害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气象干旱频繁导致火灾明显增加,极端强降水增多引发地质灾害频发,高温引起能源供给系统的压力,雷电灾害的多发导致城市通讯系统安全隐患,灰霾对城市交通、医疗系统的影响加重,酸雨的增多导致水资源质量下降,旱涝交替频繁导致地表径流减少,水资源缺乏.并提出了相应防御对策:因城制宜,根据气象灾害风险区制定城市气象防灾减灾规划;加强防洪、防内
利用石家庄地区17个观测站1972~2009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选取8个极端气温指数和5个极端降水指数,分析了气温和降水极端事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38年,炎热日数呈增加趋势,寒冷日数、霜冻日数和结冰日数呈减少趋势,其中寒冷日数和霜冻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中东部县市热指数的增加趋势和冷指数的减少趋势最明显.极端最高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呈弱的升高趋势;最高气温极小值和最低气温极大值则呈显著升高趋势.
通过三种思路构造出保定气温变化的不同背景气温序列,分析近33a(1979—2011年)城市化对保定气温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对比保定站与郊区背景站气温资料得到城市热岛效应导致的增暖幅度为0.15℃/10a,城市化贡献率为30.3%.2)用NCEP/DOE的2m气温再分析资料为背景得到的城市化增温幅度为0.24℃/10a,分离出的城市化贡献率为48.08%.3)比较城市站与山区背景站资料得出年均
文章利用呼和浩特、包头、集宁、乌海、东胜、临河、巴彦浩特、锡林浩特、赤峰、通辽、乌兰浩特、海拉尔站1971~2010年每天4个时次(02、08、14、20时次)的常规地面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内蒙古主要城市灰霾的分布特征以及出现灰霾时的相对湿度、平均水平能见度、二分钟平均风速、风向特征和天气形势.研究其分布特征和规律,可为我国灰霾天气的预报和防御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也为区域性的污染治理提供帮助。得到
利用青岛崂山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和青少年基地自动气象观测站2008~2011年的4~10月逐日观测资料,分析2014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期间世园会园区的气温、降水条件,并对影响植物生长的霜冻、冰雹、雷暴、大风等高影响天气进行了统计分析.为应对世园会举办期问可能发生的高影响天气的预报服务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期间除干旱、大雾和雷暴外,霜冻、冰雹、大风、暴雨、高温的月平均发
利用马鞍山气象站逐日最高和最低气温资料及2012年马鞍山城市统计资料,分析马鞍山极端气温随时间变化特征及对马鞍山城市化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马鞍山1960-2010极端最高和最低气温分别以0.24℃/10a和0.54℃/10a的线性倾向率显著增加,极端最低气温在1992年前后存在明显的增暖性突变.马鞍山城区和郊区极端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呈升高趋势,但市区增温率高于郊区.马鞍山高温日数在城区、郊区都呈
根据2002~2012年近11年来亳州地区大雾资料,统计了大雾的时空分布特征和环流形势.结果表明:年平均大雾最多的地区集中在亳州中北部,东南部最少.雾日有明显的季节和月际变化,冬季最多、秋季次之、夏季最少;月平均雾日呈“两峰一谷”型分布,即1月和12月最多、8月最少.大雾通常开始于夜间20时~次日8时(以5~6时最多),结束于7~13时(以9~10时最多),持续时间大多在1~14h,其中持续1~3
暴雨是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笔者通过对萧县降水资料、2010年9月7日暴雨天气过程及城市建设、地形特点等方面综合分析,探寻该县暴雨发生的月年变化规律,以及本次沥涝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城市沥涝减灾措施.
本文利用1980-2010年(31年)北京地区19个国家标准气候站能见度观测资料及道面专业气象监测资料,采用最优插值法差值,分析雾霾天气条件下北京地区低能见度的分布和演变特征,研究影响能见度的可能因素,探讨城市化对能见度的可能影响,探讨城市化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为空气质量预报、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得出:80年代、90年代低能见度(Vis≤1km)累计日数多,城区东部存在“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