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32例临床分析

来源 :山东省儿科2016年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dx200901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临床分析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结果. 方法:对淄博市中心医院儿科32例儿童ITP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男∶女=1.13∶1,<1岁15例(46.87%);1~3岁9例(28.13%).有上呼吸道感染史12例(52.17%),下呼吸道感染史6例(26.09%),肠道感染史4例(17.39%),有疫苗接种史1例(4.35%).临床特征最常见的是皮肤及黏膜下出血.19例(59.37%)骨髓穿刺检查结果提示巨核细胞成熟障碍.抗感染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或联合使用IVIG的治疗方案,完全反应26例(81.25%),有效3例(9.38%),激素依赖2例(6.25%),无效1例(3.12%). 结论:儿童ITP中婴幼儿的发病率高,新诊断病例居多;骨髓涂片细胞学检查对鉴别诊断有意义;激素为主的综合治疗疗效显著,预后良好。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联合随访模式降低听力筛查失访率的效果,调查分析监护人和医务人员对该模式的满意度。方法:选取956名听力初筛阳性新生儿,随机分成1个干预组和4个对照组,干预组采用"疾病健康教育-宣教资料发放-手机短信预约-电话提醒告知"联合随访模式进行复筛前的干预;对照组分别采取疾病健康教育、发放宣教资料、手机短信预约、电话通知提醒中任何一种干预措施进行随访;统计5组失访率、满意度情况,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贲门失弛缓症诊断,对比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6年3月济南市儿童医院收治6例小儿贲门失弛缓症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并发症、诊断、治疗方式及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同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目的:探讨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对68例小儿重症医学科住院的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诊断或确定诊断的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儿68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23例,年龄1月-12岁,平均3.3±2.5岁.存在基础疾病者43例,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有51例,表现为脓毒性休克的有11例,以发热为表现的有59例,血培养阳性者22例,均为白色念珠菌;痰培养阳性者15例,其中
本文探讨IL-22在EAM大鼠中的变化规律及CD40siRNA对EAM大鼠外周血IL-22、IL-6及TNF-α表达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将48只雄性Lewis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EAM组、CD40siRNA组及siRNA组.免疫第0天与第7天,对正常对照组注射PBS缓冲液,对其余三组注射已混匀的猪心肌球蛋白与完全弗氏佐剂的混悬液0.2ml.免疫第7天,对CD40siRNA组、siRNA组注射相
本文探讨TAP检测在儿童肿瘤诊断及治疗后检测的临床意义,同时将TAP检测与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微小残留病灶(MRD)等肿瘤检测指标进行比较.
本文分析总结在我院治疗的71例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非M3)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疗效.我院自2006年开始规范使用《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2006年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治疗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本文回顾性分析2006.4-2014.12收治的71例患儿的临床特点及生存情况,随访至2015.12,对治疗效果进行总结.我院治疗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生存率与国内及国外报道相当,但仍有较高比
本文分析门冬酰胺酶相关的胰腺炎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探讨其易患相关因素。回顾分析青大附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间,血液肿瘤患儿使用门冬酰胺酶后并发急性胰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诱发因素、临床特征、诊疗经过及预后情况.近年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化疗过程中胰腺炎的发病似乎有增多趋势,多数为培门冬相关的胰腺炎,以轻、中度为主,诱导及强化治疗过程中均可发生,常发生全身并发症,早期积极治疗后,预后较
目的:分析3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可逆性脑后部白质病变综合征(RPLS)患儿的临床特征,探讨其发病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可逆性脑后部白质病变综合征患儿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1例为男性,2例为女性,年龄2-12岁,危险度分级均为中危.患儿前期在我院规律化疗,效果好,起病前后骨髓白血病细胞微小残留均小于10-4/L.1例在化疗
本文探讨牛膝、香菇、黄芪、灵芝四种生物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增殖成熟能力和抗肿瘤效应的直接影响,以及多糖刺激成熟的DCs与CIK共培养对CIK细胞增殖力、抗瘤活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