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氏腹针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炎疼痛及功能障碍临床研究

来源 :第四届腹针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腹针传承委员会成立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_mo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薄氏腹针治疗退行性膝骨关节炎疼痛的缓解及功能障碍改善的临床疗效.研究退行性膝骨关节炎的患病因素以及病程与愈后效果的关系. 方法:本研究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退行性膝骨关节炎患膝60例,运用薄氏腹针进行治疗.取穴为: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水分,大横(双侧),气旁,外陵(患侧),下风湿点(患侧);辨证加减:膝关节内侧痛加下风湿内点,膝关节其他固定痛点可在下风湿点三角浅刺、围刺,针刺后采用红光灯照射,留针30分钟,每周治疗3次,10次为一疗程.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疗效判定标准,采用膝关节疼痛评分VAS量表及膝关节功能障碍评分Lysholm量表对患者膝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进行评分,记录治疗前、第一次治疗后、第五次治疗后及第十次治疗后的分值. 结果:运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组内比较采用正态性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第一次治疗前与第五次治疗后有差异(P<0.01);第一次治疗前与治疗结束后评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腹针具有很好的即刻止痛效果,并能逐渐改善患肤的疼痛。膝关节功能障碍评分Lysholm指标在第一次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第一次治疗前与第五次治疗后有差异(P<0.01);治疗前与治疗结束后评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腹针具有即刻改善患肢功能障碍的作用,治疗前期可显著改善功能障碍,治疗后期主要起到巩固疗效的作用;由发病年龄与诱发因素的关系得知,退行性膝骨关节炎发病年龄通常在45-59岁之间,发病高峰期为50-54岁,女性高于男性,说明该病可能与体内雌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另外,受寒和劳累也是重要诱发因素,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软骨韧性减低,关节更容易受到外因或力学的伤害而产生退行性改变。由病程与愈后效果的相关性分析得知,腹针对于病程短的退行性膝骨关节炎疗效显著,病程长的疗效弱。 结论:薄氏腹针疗法对退行性膝骨关节炎有确切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膝关节的疼痛及功能障碍等各种不适症状,在治疗时能最大程度减轻患者的痛苦。相比较传统体针,具有安全、高效、无痛的特点。薄氏腹针作为一种新型针灸疗法,善于治疗漫性病和急性痛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其他文献
总结糖尿病足早期离断优化治疗.选取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围血管病科收治从2014年3月-2016年3月根据糖尿病足Wagner分级法,选取2级到4级30例行糖尿病足截趾术患者.其中10例女,20例男,年龄为60~85岁,平均为(79.34±10.52)岁;糖尿病病程为5~39年,平均为(16.34±6.33)年;空腹血为15.48~5.89mmol/L,平均为(12.34±5.97)mm
目的:研究采用化疗-锥切术来治疗早期宫颈癌患者能否成为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肿瘤科住院的早期宫颈癌患者15例.进行新辅助化疗后评估治疗效果,分别进行腹腔镜下盆腔淋巴结切除,根据术中冰冻结果决定行宫颈锥切术或宫颈癌根治手术,同时宫颈锥切标本送术中冰冻切片决定是否补充治疗.结果:15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因故行宫颈癌根治手术,未能完成预定治疗计划;
文献报道脊柱外科手术中硬膜损伤的发生率为0.6%-17.4%,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为2.31%-9.37%,是脊柱脊髓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上治疗相对棘手.2013年06月以来,笔者运用李可老师重症疑难病经验治疗腰椎术后脑脊液漏5例效果满意.
目的:观察腹针疗法治疗腰推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采用腹针治疗,选穴:水分气海关元外陵滑肉门气穴(双)四满(双)气旁(健侧)下风湿点(患侧)下风湿下点(患侧),配合人中印堂穴.结果:60例患者中,治愈33例,好转2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结论:腹针疗法治疗腹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可靠.
目的:探讨腹针对脑卒中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为患者提供更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符合要求的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治疗组采用腹针配合普通针刺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普通针刺治疗,4周为一疗程,治疗前后进行上肢运动功能的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Fug1--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之间比较,治疗组的Fugl--Me
目的:观察腹针结合康复训练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腹针组)和对照组(康复组),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腹针治疗,两组病人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8周后观察疗效.并于治疗前后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MBI)、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作为观察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NDS评分均较治疗前
目的:应用功能核磁(fMRI)技术研究腹针对大脑静息状态下的脑神经功能网络的影响,并从腹针高效、快捷的优势出发,对针刺前后患者的肢体肌力变化进行前后对比,以进一步阐释针刺能够改善中风患者的神经传导机制,并提供相关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我科住院病人20名,随机分为腹针加康复训练组(A组)和康复训练组(B组),A、B两组患者均在进行完康复训练后肌力评定,再安排fMRI的影像扫描,A组在扫描前对患者进行腹
目的:通过腹针治疗焦虑症的临床观察,引发研究中的一些思考.方法:将60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腹针观察组和体针对照组,每组30例,总计脱落3例,共完成57例.两组治疗前后根据临床症状及HAMA、SAS量表评分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6%,对照组为85.7%,两组治疗后4周、6周HAMA量表各因子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4周、6周比较,
目的:观察腹针治疗膝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腹针(取中脘、关元、滑肉门、大横、外陵、气外、下风湿点、下风湿内点、气旁穴)治疗膝痹,并观察其疗效.结果:总有效率95%.结论:腹针对膝痹疗效较好,有标本兼治的功效,适合广泛推广.
目的:观察腹针配合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住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薄氏腹针治疗,每日一次,同时行骶管注射治疗,每五日一次,15日后分析疗效.结果:治愈48例,好转19例,无效1例,治愈率为70.59%,总有效率为98.50%.结论:腹针配合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