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现行教学评估体制的无助性

来源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教育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er4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教育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评估也在经历着一次次变革。中国高校教学评估也经历了由“描述”到“判断”到“意义建构”的发展历程,评价模式也由“追求结果、效率的行为目标模式”发展到“交互发展性评价模式”,评价的功能、内容、方法和实施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评价内容趋向全面发展,评价方法趋向多样化,评价过程趋向人性化,评价更具促进和激励功能,更加取向于发展,各高校也都在执行“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开展自我评估。笔者调研发现,很多高校的教学评估对课程建设(以大学英语教学为例)、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甚至教学条件的改善作用甚微。比如,有的学院经过几年的评建,大楼多了,绿化程度高了,体育场条件好了,图书馆藏书量上升了,学校卫生间级别提高了,但英语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仍无法实施,自助学习中心仍未能建成,英语教学仍是考试驱动,英语教师的科研能力提高缓慢。教学评估的实施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建设的作用,评估在很多方面表现出无助性。本文将结合部分学校评估建设的实践,从指标体系、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等方面,结合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对现行评估体制的无助性进行分析,从而给教学评估的开展提供从理论到实践方面的参考。
其他文献
本文拟从其形成的科学文化和哲学背景来分析这些问题。这一思维进路使我们不难发现,自由软件运动与科学伦理精神密切相关,它是人们试图在计算机软件界复兴科学伦理精神的结果,而自由软件道德哲学则是对科学伦理精神的坚持和弘扬的结晶。
西欧社会15~17世纪知识的变迁,涉及调整和改变宗教与已有和新的知识源泉的关系。一方面揭示宗教阻碍、歪曲或遮蔽的影响,降低其权重,剥夺其背后的权力,使被遮蔽的源泉即自然和人的日常生活解蔽并发现新的源泉;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宗教已有的话语权,以减少构建新知识的障碍。应用有竞争力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与宗教兼容的已有的非主流知识--自然哲学来替代宗教,继而迎接科学登堂入室,是阻力较小的捷径。在宗教被清除其影
本文论述了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一、现代科技文化传播方式应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二、科技文化传播与当代社会应完全交融在一起;探讨了科技文化传播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
科技的发展给科技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实施模式。用怎样的策略来执行"科技文化传播",如何提高社会公众的科学素养,这些都需要进行专业化的探讨和研究。结合我国公众科学素养偏低的国情,笔者认为从受众出发的"受"(学)对提高国民科学素养、促进科学大众化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科学文化传播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经济发展与变革的助推器和催化剂,为构建更高意义上的社会和谐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柱。
1987年9月13日《科技日报》以“我国科学计量指标的排序”为标题,公布了我国第一个大学排行以来,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改进,我国大学排行实践正日益充实与完善,目前已经先后有十几个单位发布了30多个大学评价结果。这些大学评价结果引起了学术界的热烈讨论和争论,学者中有完全赞成的,有部分赞成的,有提出意见的,甚至有全盘否定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从一出现就没有缺陷,就连国外发展了多年的
大学评价与排名的结果从本质上应该取决于大学的综合实力和综合水平,但是从现阶段来看,其实不然,从现有的大学评价排名分析,它不仅取决于大学的综合实力与综合水平,也取决于评价的目的与指标体系的选择。本文阐述了国内外大学评价研究历史与现状,阐述了中国大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发展与演变,对中国大学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学科评估作为高等教育理性发展的需要和表现,具有涉及面适当,既有综合性又能准确反映学校特色、水平等特点,在教育评估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构建符合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内涵、特点和本质规律的指标体系,是能否做到对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进行科学评估的关键,本文试从构建这一评估指标体系的出发点、方法、原则及要素等方面入手,略述己见,求教于同仁。
目前我国已兴起了对大学进行综合性评价的科研评估,但各个高校本身对自己的年度科研绩效进行评估的并不多,我校也是云南省高校内首先建立科研评估体系的高校。本文就云南师范大学的科研评估体系做一些介绍,希望能给高校科研评估提供一点经验和思考。
世界贸易组织在前所未有的范围内促成了各国关税壁垒的减少和市场的开放。而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则从技术上把全球市场连为一体。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融人国际分工体系,国际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了。与此相适应,世界各国对国家竞争力的研究也日趋活跃。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信息能力对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影响。 但总的说来,目前我们对信息与国家竞争力的关系还认识不足,现有国家竞争力评价体系对于信息指标的设计和合成还存在极大的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