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血压观察氯沙坦的降压疗效

来源 :中华医学会2005年中国高血压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y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观察氯沙坦的降压疗效,结果显示:氯沙坦有较好谷/峰比值,氯沙坦每日50或100mg能有效治疗中度高血压,耐受性好,一般认为,增加剂量其疗效不再增加.其治疗高血压的疗效与目前一线降压药物相同.
其他文献
文章主要介绍了修订《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涉及到的关键问题:正常血压的确定;正常高值概念的引进;同时在影响预后的因素中增加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腹型肥胖,并保留了体重指标,同时,指南针对基层医务人员,使其掌握心血管的危险分层,使高血压病的防治更有针对性.
本文通过对原发性高血压进行依那普利干预治疗,通过与比照组的结果对照分析研究证实:在高血压左室肥厚过程中,依那普利可以通过阻断AngⅡ的生成而发挥它对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改善心肌重塑,同时纠正了神经体液功能的异常,减少了血管及重要脏器的重构作用,进而有效减轻左室肥厚,逆转高血压所致的左室重塑.
本文通过对高血压患者及血压正常者提取基因组ENA,使用聚合酶反应及限制片断长度多态性的分析测定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基因多态性进行两组间的比较分析和研究证明:年龄、BMI、家族史及饮酒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基因突变不是大连人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易感基因.
本研究通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正常血压的对照者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分析表明:醛固酮合成酶基因多态性与大连地区人群的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无明显的相关性.
本文通过对常规治疗组,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的治疗前后内皮素、血管紧张素、一氧化氮,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血脂水平的测定,同时观察血压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证明了阿托伐他汀能够改善患者血管活性物质的水平,更理想地降低血压和增进血管内皮功能.
本文通过探讨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分层与心率变异性关系.揭示了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各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均受损害,交感神经损害在低危险组表现张力增高,从中危险层开始损害表现张力呈进行性降低;副交感神经从低危险层到很高危险层表现张力降低逐渐加剧;从低危险层到很高危险层副交感神经损害速度相对交感神经慢.
本文通过观察氯沙坦与卡托普利用对高血压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的结果分析研究,显示氯沙坦和卡托普利联用对逆转高血压左室肥厚有协同作用.
本文通过采用24小时Holter评价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的时域和频域指标,对性别和年龄与心率变异性各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的结果显示:中年期女性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调节紊乱可能比男性更明显;老年高血压自主神经调节损害比中年患者更显著.
本文采用直接测序法在高血压患者中筛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基因多态,并对所发现的基因多态在高血压和正常血压人群中进行对照研究,证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基因多态与华东汉族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功能者可能具有一定相关性.
本文通过对不同程度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和正常比对组的生化检测结果的研究分析证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会出现脂质代谢紊乱、糖代谢异常可引起或加速心脑血管及其他大中动脉的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死亡率明显增高的原因之一,而早期发现并经持续正压通气干预可有效逆转这些不利因素,防止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