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炎患者软骨干细胞功能活性改变的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h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与相对正常年轻患者相比较,研究晚期骨关节炎患者软骨干细胞克隆增殖能力、细胞表面标识、成骨、成软骨及成脂肪分化能力的改变,以进一步明确骨关节炎疾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分别从晚期骨关节炎并接受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患者(6例)和我院创伤或下肢肿瘤需要行截肢手术患者(5例)的关节软骨中,分别利用本研究团队已建立的流式细胞分选方法分选出软骨干细胞,先对分选出的软骨干细胞进行鉴定,接着研究比较两组患者中软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表面标志、克隆形成能力、以及成骨,成软骨,成脂肪分化的能力的差异。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寰椎椎弓根通道在不同水平面角(TSA)、矢状面角(SSA)的变化规律及使用不同规格螺钉的变化规律,探讨数字矩阵建模在术前设计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方案的作用。
目的:探讨PFNA术围手术期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盛京医院创伤骨科病房2014 年5 月-2015 年5 月收治的97 例采用PFNA 内固定法治疗的老年股骨近端、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前对本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整体评估,给予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完善术前检查,做好术前用药护理及疼痛管理。术后观察切口及引流情况、并发症的发生,并做好预防和护理,指导正确有效的康复锻炼,明确出院指导。
目的:分析某综合医院住院病人的损伤中毒分布特征,探讨损伤中毒的发生规律及变化趋势,为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和分类指导提供科学依据。
目的 探讨肱骨小头Bryan-Morrey4型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患者2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60岁,跌倒致伤,肘关节X线片及CT片证实肱骨小头并滑车额状面垂直剪切骨折。
目的:全髋术后引起患者仍然疼痛的病因很多,其中患者髋前疼痛很多是由于髋关节前部髂腰肌跟假体撞击引起,国外文献报道发病率约4.3%,本文探讨全髋置换术后髂腰肌撞击引起疼痛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全髋术后腹股沟区疼痛的患者可以通过体检及影像学检查确诊是否髂腰肌撞击引起,髂腰肌综合征的典型特点就是:持续性腹股沟疼痛,屈髋时加重,严重的髂腰肌腱撞击可导致患者无法行走甚至髋部不能活动.影像学检查可以确认是
目的:观察全程系统康复对老年患者单节段腰椎融合术后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确诊为腰椎退行性疾病且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119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59)。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住院期间接受同样内容的康复治疗,出院后两组采用不同康复方案,观察组患者给予家庭康复手册,定期电话指导,康复期为12周;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康复。
目的:探讨疼痛管理在胸腰椎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方案,促进患者早期康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科行胸腰椎后路手术的患者67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337例,对照组336例。对于观察组患者,把疼痛评估方法列入患者入院宣教的内容,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当日即对其进行疼痛评估方法培训,使其理解并掌握。疼痛评估频次方面依据患者的疼痛评分等级,采用定时评估为主,必要时按需
目的:自从人工髋关节置换应用于髋部骨折及疾病以来,不但解除了髋关节疼痛,改善了髋关节功能,还维持了髋关节稳定及调节下肢长度。但常用后外侧手术切口通常为12~18 cm,是为了有充分的视野以便于手术操作,可是有手术切口较大,软组织及肌肉损伤较大,术中出血较多,增加输血机会,从而住院时间较长且康复较慢。由于髋关节后方外旋短肌的切断,虽然缝合,术后髋关节假体后脱位发生率还是明显的并发症之一。
目的 应用表面肌电装置辅助诊治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方法 2012 年 1 月至 2016 年 1 月,我院共收治 78 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经实验室及生化检查排除上尿路积水、尿路感染及结石等并发症,使用表面肌电装置检查后,依据Madersbacher分型,给予个体化对症治疗;再行间歇导尿配合行为疗法,并详细记录排尿日记。在膀胱管理、生化及影像学检查等方面对患者进行功能评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后路手术并发脑脊液漏(CSFL)的观察要点和护理对策,促进漏口早期愈合,预防并发症。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脊柱病医院共行腰椎管狭窄症后路手术873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CSFL)14例,通过对14例腰椎管狭窄症后路手术并发脑脊液漏患者于术后加强伤口和引流液观察,及时发现脑脊液漏;对确诊患者加强心理护理;抬高床尾20-30o,取去枕平卧位或俯卧位,俯卧时切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