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酸相关疾病是胃酸相关的疾病,包括多种消化内科疾病,尽管有高效抑酸药物应用于临床,仍然有患者无法得到满意疗效,而采用中医药治疗,这部分患者多能得到满意的疗效。谢晶日教授提出的"无郁不成酸"理论,为临床辨证治疗酸相关疾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理论依据。该理论认为,"郁"是酸相关疾病发生关键,因此治疗时,强调"解郁",并认为调畅肝之气机为治疗酸相关疾病的关键。
【机 构】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的第一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出 处】
: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八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酸相关疾病是胃酸相关的疾病,包括多种消化内科疾病,尽管有高效抑酸药物应用于临床,仍然有患者无法得到满意疗效,而采用中医药治疗,这部分患者多能得到满意的疗效。谢晶日教授提出的"无郁不成酸"理论,为临床辨证治疗酸相关疾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理论依据。该理论认为,"郁"是酸相关疾病发生关键,因此治疗时,强调"解郁",并认为调畅肝之气机为治疗酸相关疾病的关键。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胃痛消痞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50例给予胃痛消痞方(柴胡15g、白芍10g、延胡索10g、炒枳实10g、炒砂仁15g、炒麦芽15g、焦山楂10g、炒鸡内金15g、党参10g、炙甘草9g、炒白术15g)治疗;对照组50例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结
温胆汤来源于《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全方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七味药组成,功可燥湿化痰、清热除烦,原本主治胆虚痰热内扰之虚烦不得眠之症。王晞星教授是我国知名的中医专家,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在内科杂病及肿瘤病的中医药治疗方面形成了独到的学术思想,其中"和"法治肿瘤之学术思想在国内享有盛誉。本文将主要介绍王晞星教授在应用温胆汤治疗内科杂症及肿
中医脾胃病是与精神情志密切相关的一类疾病,很多时候,疾病病名不同,但因病理病机相同,在治疗和选择用药时趋于相同,体现出中医辨证论治及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特色指导思想。本文将中医脾胃病证型与现代医学神经衰弱症相联系,找寻共同点及相关性,并观察使用中药治疗的规律,为探索选择中药治疗神经衰弱症以提高疗效,更好的发挥中医药治疗优势和特色。
脾胃病以虚为本,处中焦,与五脏相关,为气机之枢纽。又脾胃与外界想通,易虚易实,因虚至实。故脾胃本脏所病,或因于气,或因于热,或因于寒,或因于湿,又于神机相合,与伏邪相关。脾胃病机广泛渗透于临床各科,笔者仅列举在心系疾病、肺系疾病、妇科、儿科疾病中的运用心得,并且在此理论基础上演化延伸出的"伏邪思想"等可进一步加深对脾胃功能的理解。笔者建议可运用现代科学的手段对这些理论做进一步的阐释,如通过对"幽门
目的:总结吾师王邦才教授运用复方治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病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随老师临诊,整理相关病例资料,探讨治中汤的源流与应用,总结其运用复方治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病的辨证思路和临证经验,并附验案举隅,复方治中汤全方由党参、炒白术、干姜、炙甘草、半夏、陈皮、青皮、鸡内金、炒麦芽、薏苡仁、玫瑰花组成。结果:王师认为脾胃之证,多虚实夹杂,脾胃虚寒,温运乏力,寒湿内生,食滞不化,是以病延日久,迁移
疏肝通降理论是戚海龙主任在脾胃病治疗中的常用之法.戚主任自拟旋丹乌贝汤,具体方药:旋覆花10 g、郁金10 g、丹参30g、木香10g、砂仁6 g、枳实10 g、乌贼骨15g、浙贝母10 g、白及粉10 g.结合返流性食管炎的病因病机特点,从肝胃入手,结合痰、气、郁、热论治,共奏疏肝通降、行气活血、化痰解郁、抑酸止痛之功.
朱生樑主任具有30多年的临床经验,学验俱丰,擅长诊治胃肠道疾病,尤其对胃食管反流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疗效颇佳,对于胃食管反流病,朱师认为,肝之味为酸,肝气不舒,则气机郁滞,肝气上逆,发为反酸,肝木乘土,脾胃气虚,中焦气滞,气滞则血凝,气血不通,发为胃痛胃胀,在临床上,习用柴胡疏肝散、香苏散、半夏厚朴汤、逍遥丸、香砂六君子汤、痛泻要方、藿朴夏苓汤、二陈汤、小柴胡汤、戊己丸等,本文着重从药对和临床用药
目的:探讨研究脾阴的内涵、生理功能及脾阴虚理论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方法:整理有关脾阴及脾阴虚的文献资料,对其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加以系统论述。结果:脾阴理论源出《内经》,后世医家不断丰富完善,对临床的指导意义在儿科尤为突出。结论:脾阴是指脾脏包含的一切阴液(包括血、津液、水谷精微)和其具有的滋润濡养功能,它与脾阳之温运蒸化作用相辅相成,共同维持脾的正常功能活动;脾阴及脾阴虚理论对儿科临床辨证论
钟一棠主任中医师,全国首批五百名老中医药专家,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80年,以擅治内科疑难重证著称。钟老推崇李东垣之《脾胃论》及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本文从治病当先溯本逐源;调气当与补气并重;清胃当知护胃安中3个方面对钟老治疗脾胃病经验作了探述。
"肝脾论"学说由著名的龙江医派学者谢晶日教授提出。这一学说强调气血是构成生命的基本物质,"气血冲和"是健康的前提,并且五脏对人生命的先天和后天的影响不尽相同,作为后天之脏的肝脾,不但是调节"气血"的枢纽,也是其他脏腑在后天中维持正常功能的关键;而当疾病发生时,应首先责之于肝脾,因此有"无郁不成酸"等认识,而在疾病治疗方面,恢复肝脾的功能就是治疗的重点,因此强调"急则治肝,缓则治脾,肝脾同治"、"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