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往研究发现,个体的经济收入一般与其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但相关系数不高。Diener等人通过代表性样本发现了收入与幸福感之间的相关系数是0.12,最富裕的美国人仅比一般美国人稍微幸福一点点。本研究通过两个系列研究,旨在了解社会经济地位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探讨贫富差距知觉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研究一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主观幸福感的测量通过Neugarten等人(1981)编制生活满意度指数B量表和Bradburn(1969)编制的情感量表,社会经济地位和贫富差距知觉测量采用研究者自编题目。研究二采用实验法,被试为60名大学生,通过阅读虚假的新闻材料来操作贫富差距知觉,以考察改变贫富差距知觉对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学生经济地位与生活满意度显著正相关(r=0.344,p=.000),但与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相关不显著;(2)大学生经济地位与贫富差距知觉显著负相关(r=0.278,p=.005);(3)贫富差距知觉在经济地位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4)贫富差距知觉和社会经济地位对主观幸福感的主效应显著(F(3,54)=17.922,p=.000;F(3,54)=7.466,p=.000),二者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3,54)=2.053,p=.117)。提高贫富差距知觉组的生活满意度和正性情感显著低于降低贫富差距组(t(生活满意度)=-4.059,p=000;t(正性情感)=-6.772,p=000),负性情感显著高于降低贫富差距组(t=-3.671,p=001);高经济地位组的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低经济地位组(t=-3.201,p=002),高经济地位组的负性情感显著低于低经济地位组(t=2.659,p=010)。结论: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贫富差距知觉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改变个体知觉到的贫富差距能够影响主观幸福感,提高贫富差距知觉会减少人们的主观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