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笔者近年来采用针刺配合运动、梅花针综合治疗该病37例,37例患者治愈32例,显效3例,无效1例。综合治疗具有取穴简单方便,取效迅速,疗效较佳等特点。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刺激强度越大,越早进行针灸治疗,疗效越理想。留针期间,向疼痛明显的方向进行活动是治疗的关键。
【机 构】
:
江汉大学医学院中医系 430056
【出 处】
:
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全国第十九届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近年来采用针刺配合运动、梅花针综合治疗该病37例,37例患者治愈32例,显效3例,无效1例。综合治疗具有取穴简单方便,取效迅速,疗效较佳等特点。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刺激强度越大,越早进行针灸治疗,疗效越理想。留针期间,向疼痛明显的方向进行活动是治疗的关键。
其他文献
心力衰竭的中医辨证,一般认为心气亏虚、阴阳失调乃病之本,瘀血、水饮为病之标。治疗心衰的中医基本原则,多主张补益心气,温阳益阴,活血利水。张文高教授在继承既往经验基础上,提出毒邪损心是心衰的重要病机的假说,强调“解毒护心”在治疗中有重要意义,提出补心气,调阴阳,活血解毒利水为较全面的治法,并强调“益气活血解毒”为本病中医基本治法。
本文主要介绍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张文高教授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临诊验案、辨证治疗思路和方药运用要点。张老师主张,在中医辨证论治理念指导下,善于辨证应用现代药效学研究证明有调律宁心复脉作用(即有抗心律失常药效)的中药,以达到治“证”和治“病”的和谐统一,有助于提高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结合认知训练对中风后轻皮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64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仅给予口服约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头穴透刺和认知训练,连续观察12周,应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的潜伏期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MMSE评分和MoCA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
目的:分析评价海南省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防治策略和措施效果。方法:在示范区实施前和结束后按分东、西、南、北、中5片进行随机抽样,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检查土源性线虫卵比较实施前后的效果。结果:与基线调查相比,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下降了68.66%;男、女性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分别下降了69.56%,67.73%;儿童组与成人组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分别下降了70.51%,68.09%
目的:建立我国蛔虫病传播数学模型并利用现场数据进行应用。方法:现场调查获取基线、一个月和一年后的人群蛔虫感染率和平均虫负荷,构建蛔虫种群动力学、分布及感染率等传播数学模型,由现场数据获得模型参数,代入模型后预测一年后的感染水平,与实际调查数据比较,针对与药物驱虫因素相关的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本研究确定三个调查点,四川翠屏、江西进贤和湖南岳阳的基线感染率分别为28.79%、20.35%和20.
目的:评价以头针“智七针”为主的综合康复方案对围产期缺氧性脑损伤患儿神经发育的疗效。方法:同顾性研究。收集2008~2010年住院的由围产期缺氧造成的脑损伤,初次接受“智七针”干预年龄在12个月以下,并完成60次“智七针”疗法治疗,病史资料完整的患儿,进行治疗前的Gesell发育商进行对比。结果:收集到病例33例。其中足月产患儿18例,早产患儿15例。入院时符合脑损伤综合征5例,小儿脑瘫18例,小
目的:探讨艾灸预处理方法对人负荷训练期间运动员身体免疫机能的影响。方法:12名中长跑男子运动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大负荷阶段训练中实验,分别在大负荷运动训练前,大负荷运动训练3周后、调整训练1周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Y-干扰素(IFN-Y)和白介素-4(IL-4)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量。结果:1)大负荷训练3周后,血睾酮/血皮质醇(T/C)比值对照组利观察组分别与同组大负
本文就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有关研究进行综述。得出结论: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是肯定的,且多种方法综合治疗能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但在实际临床中仍有存在一些问题需解决:1.中风后遗症的判断标准不一。2.针灸取穴的规范化及操作方法缺乏规范化。3.针刺手法的主观性强,缺乏标准型及可重复性。4.针灸治疗的介入时间有待研究。5.针灸治疗在巩固远期疗效及预防中风复发仍需要加强研究及发挥作用。
目的:观察项针治疗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所致延髓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所致真性延髓麻痹患者随机分为项针及药物组和药物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项针加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研究结束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最后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数为58例。结果:两组吞咽功能分级比较,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著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吞咽功能
目的:观察针灸疗法对肝郁脾虚型女性单纯性肥胖病患者的干预效应,并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选择近5年来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门诊部就诊的肝郁脾虚型单纯性肥胖病患者180例,依据中医辨证施治基本理论,采用耳针、体针结合施治。观察针灸治疗前及每个疗程后患者身高、体质量、皮脂厚度、肥胖度、体重指数(BMI)、体脂白分率的变化和疗效。结果:肝郁脾虚型肥胖患者针灸治疗后每疗程各个肥胖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