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秸秆覆盖是解决西北雨养农业区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但由于西北旱作区积温有限,以及地形、机械发展水平等的限制,秸秆覆盖种植在西北地区尚处于应用探索阶段.秸秆带状覆盖是甘肃农业大学研发的一种利用玉米整秆局部覆盖、抗旱保墒的作物种植新技术,该技术增产效果显著,通过2013年和2014年不同降雨年型的比较,可使西北早地冬小麦产量较露地栽培提高30.0%以上.目前,该技术在西北雨养农业区有很好的推广应用
【机 构】
:
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
【出 处】
:
第十七次全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秸秆覆盖是解决西北雨养农业区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但由于西北旱作区积温有限,以及地形、机械发展水平等的限制,秸秆覆盖种植在西北地区尚处于应用探索阶段.秸秆带状覆盖是甘肃农业大学研发的一种利用玉米整秆局部覆盖、抗旱保墒的作物种植新技术,该技术增产效果显著,通过2013年和2014年不同降雨年型的比较,可使西北早地冬小麦产量较露地栽培提高30.0%以上.目前,该技术在西北雨养农业区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但对其增产机理和适宜栽培技术体系的研究尚缺乏.为探讨黄土高原半干旱雨养条件下秸秆带状覆盖种植麦田水温特征和增产效果,以露地条播(CK)为对照,研究了秸秆带状覆盖常规条播(SM1),秸秆带状覆盖宽幅条播(SM2),全膜覆土穴播(PM)对西北旱地冬小麦田土壤水温条件、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其他文献
选用耐盐型青麦6号和盐敏感型济麦22两个山东省小麦推广面积较大品种,利用柱栽20cm分层取样的方法,通过研究小麦地下部耐盐生理生化、根系活力及渗透离子分配积累的变化,研究不同浓度盐(NaCl)胁迫对小麦影响;同时进行中轻度盐碱地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耐盐性冬小麦品种的生理生化响应.1.盐胁迫对小麦不同时期抗氧化酶、渗透调节物质及根系活力的影响随盐浓度增加,不同时期叶片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不同程
谷蛋白是小麦贮藏蛋白的主要成分,其中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和谷蛋白大聚合体(GMP)的数量和结构特征在面团的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两个小麦近等基因系Line 11 (HMW-GS null,7+9,5+10)和Line 12 (HMW-GS null,17+18,5+10)为材料,分析了不同灌溉处理对小麦籽粒HMW-GS和GMP形成的影响.试验包括大田和盆栽试验两部分,20
为探索盐碱地小麦的栽培措施,试验以"青麦6号"为材料,设置平播小麦(对照,CK,行距20cm)、处理T1(沟内两行,设置垄高20cm,垄距50cm,垄宽30cm,沟宽20cm,沟内行距20cm,平均行距25cm)、处理T2(沟内三行,设置垄高20cm,垄距60cm,垄宽30cm,沟宽30cm,沟内小麦行距15cm,平均行距20cm)三种处理,研究了不同播种方式对盐碱地小麦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盐碱地小
[研究背景]作物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在可持续作物生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纵观前人研究,关于不同耕作栽培措施对小麦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不少,但关于不同染色体倍数、不同筋性、不同粒色的优质麦类品种根际土壤微生物尤其真菌群落多样性的比较研究未见报道。[材料与方法]为拓宽山西省优质麦类品种资源,本研究选择优质麦类品种10个,分别是引自河南省国家小麦工程中心的豫麦34(六倍体,强筋,白粒),扬州大学
长江中下游稻茬麦土壤浸水时间长,土壤粘重、通透性差,小麦生育期间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局部时段阴雨天气频繁发生,降水常超小麦正常需水,易导致麦田渍害。小麦生育期内阴雨寡照、麦田渍害已是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限制因子。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三因素裂区设计,以光强处理为主区,设不遮光及遮光处理;以水分处理为裂区,设不渍水和渍水处理;以品种为小裂区,设长江中下游20世纪70年代主推品种扬麦1号、20
以云麦53为材料,在云南省保山隆阳和德宏芒市等生态试点,大田条件下按照氮肥基追比及追肥次数设置5个氮肥运筹处理(施氮总量240kg/hm2,N0+0+0为生育期内不施氮肥;N 120+0+120为底追比1∶1、拔节期1次追施,N72+0+ 168为底追比3∶7、拔节期1次追施;N 72+99+69为底追比3∶7、于分蘖期和拔节期按10∶7追施,N 72+69+99为氮肥底追比3∶7、于分蘖期和拔节
[研究目的]南疆三地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林果总面积已经达到800多万亩,约占三地州耕地总面积的80%。有70%左右的粮食、棉花等大田农作物与果树间作,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南疆三地州特有的林果、种植业复合生产模式。在果麦间作复合群体中,由于果树树冠较大,地上部受到果树遮荫,光照条件变劣,且果树根系发达,地下部与果树竞争水分和养分,小麦在复合群体中处于竞争劣势,影响小麦生长。
为给滴灌冬小麦节水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科学依据,于2012-2013和2013-2014年连续两个冬小麦生长季,以新冬22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滴灌条件下,设置了灌水量为3150、3900、4650、5400和0 m3/hm2共5个处理(分别用W1、W2、W3、W4和CK表示),研究了不同滴灌量对冬小麦籽粒灌浆及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滴灌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呈"S"型变化盐线,均符合Logis
西北旱地春小麦主要分布在甘肃、宁夏、青海,在生态区划上属西北春播春性麦区,该区域积温不足、一年一熟、旱寒同驻、内陆性气候强烈,旱地春小麦是当地雨养区少数可适宜种植的主要作物。覆盖栽培是西北旱作农业的关键技术,包括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两种。保墒和调节土壤温度是覆盖最明显的效应,但以往人们更关注覆盖的保墒效应,而对覆盖温度效应的研究重视不够,尤其在西北早地春小麦上关于覆盖温度效应方面的研究报道很少。本文
河西走廊是我国西北内陆著名的绿洲农业区,水资源十分紧缺,该区域也是沙尘暴的重灾区和我国三大沙尘源区之一.气候变化使水旱灾害频发,进一步加剧了农业用水和粮食安全问题.为探明灌水时期、灌水次数和灌水定额对干旱区冬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干物质积累及分配等的影响,以甘肃河西走廊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L)适宜种植品种临抗2号为材料,在冬季灌水180mm的条件下,生育期以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