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额调整必须与教育发展阶段相适应--班额效应“异常”的思考

来源 :全国教育管理学科专业委员会第13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通过广东省5个地区、32所小学的3年级57个教学班的微观数据,分析发现,现阶段我国班额与学生学业成绩呈显著正相关,即班额越大,学生学业成绩越好.这一结论与人们主观期待和国际著名实验结论相悖.这种班额效应"异常"的困局,既反映我国教育发展低水平均衡的掣肘,是教育资源短缺下大国教育的现实策略,也反映出国家文化对教育形态选择的影响.初级阶段教育均衡的实现是班额效应发挥的前提,现阶段全面推行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应优先于学校班额缩减政策,并在中小学推广"小班教学精神计划".本文将就这些问题展开分析,以期为班额领域的研究提供中国学校布局调整后的新证据,并为我国基础教育班额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其他文献
哈应人是黎族哈支系的一个分支,系哈黎中人口最多的分支.居住于陵水、三亚、乐东、东方、昌江、白沙、儋州沿海和平地.该分支人重丧葬,有一系列的葬法.以乐东黎族自治县千家镇永益村委会永益老村哈应人丧葬习俗为模本,对哈应人的丧葬习俗文化作一些叙述和探讨.丧葬仪礼是本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式,尤其是对没有文字记载自己历史的民族更为重要。丧葬仪式通过生者对死者的崇敬和祭祀,可以教育晚辈对长辈的尊重
朗玛作为藏族传统艺术中比较典型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新时代的阳光下,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在拉萨看到的朗玛已成为藏区歌舞娱乐场所的代名词,这是其真实意义的衍生。它既可以充分体现朗玛厅以传统艺术形式为娱乐内容的特点,又采用浓郁特色文化的称谓,能在继承中做到价值升值,可谓是在开发传统文化中较为成功的范例。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丰富和发展,以满足社会发展的各种需求,有
本文从治理的视角,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异化现象,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回归路径进行系统研究,以期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一步推进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是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身心和谐发展.这就需要构建多元治理模式,打造心理健康教育共同体,有完善的体系和制度保证,要回应学生心理健康的要求,内容生活化.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变成思想政治和德育教育的工具,心理健康教育被当作实现学校利益和个人利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促其身心和谐发展,它要求有心理健康教育共同体的支撑,有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制度体系保证,有回应大学生心理健康生活化诉求的举措.然而,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出现了异化,而沦为学校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的附庸,变为学校专业技能教育和特色建设的招牌,成为追逐学校部门甚或个人利益的工具.解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深层问题,需要教育者具有:尊重的心性——基于人本提供宽容性服务;
民办中小学对公办学校的挤压现象在我国很多地区存在,其根本原因在于地方政府举办义务教育责任的缺失、城镇化进程的影响以及民办中小学招生的不择手段.该现象不但损害了公众对《义务教育法》的信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农村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国家一方面应该扩大对城市公办教育资源的供应,另一方面应对高收费的民办中小学进行规范,同时还应该采取相应措施缩小城乡办学条件差距.
本文全面审视和把握高校网络信息污染的现状、分析其危害,借鉴西方经验,有针对性地解决现实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数字化时代信息自身的特点和诸多社会因素的干预,高校网络信息污染的问题愈发严重,传统的信息治理手段越来越难发挥效用,致使信息污染对大学生产生了多方面的危害.目前国内外的治理手段主要集中于优化管理机制和法律制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上.为有效控制信息污染的产生及蔓延,立足既有经验基础,应加强
本文从新制度主义的视角出发,系统进行了治理理论的梳理和基本框架的建构.治理的内涵包括:在多方参与的情况下做出决策;决策权力的下移与去中心化;管理的重点转向对效率和产出的控制;市场和地方政府更多地行使职能与参与决策.学校治理的最终目标指向学校绩效和学生成就的提升.当前通行的治理模式包括教育治理层次间关系的转变、教师联合体的形成以及共享型治理.
教育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其中高等教育改革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为了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公办高校不断落实和扩大办学自主权,但这要求有一批有才能、高质量的校长来负责学校的经营管理.校长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其能力的发挥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大学校长的办学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这就需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策略来激发校长
近些年,教师的集体行动时有发生;通过个案的过程——事件分析发现,学校管理上的不公平是教师集体行动的根本原因,教师工会维权职能的弱化是教师集体行动的催化剂.教师集体行动也有着其自身存在的合理性.本文将秉持抗争性政治的价值观和研究方法,拟就国内某大学发生的一起教师集体行动事件,借助集体行动理论的分析框架,一方面从教师权益保障的角度探讨当前我国某些高校薪酬制度改革的缺失,另一方面从抗争性政治的视角分析一
20世纪初期,美国高校教师为了应对来自董事会和高校的权益侵害,以民主的原则建立的一个维护教师学术自由及其他权益的民间中介组织.在一百年的历史中,通过维护终身教职、推动教师参与高校治理、关注教师经济地位的提高、规范教师学术道德以及其他内容,协会已经成为维护和捍卫教师权益的重要组织力量.建立健全教师权益维护的中介组织、关注专业群体在教师权益维护中的作用、增强大学教师权益保护的自主性是美国教授协会给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