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對台灣水利永續發展政策之衝擊

来源 :第十二届海峡两岸水利科技交流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lulukuaic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半个世纪,台湾水利政策成功引领台湾水利建设的发展,支援每一阶段台湾经济发展的需要,提供充足用水并降低水患损失。现阶段的台湾水资源政策纲领一新世纪水资源政策纲领,其精神已符合永续发展方向.各项执行方案也整体考量治水、利水、亲水、保水、活水层面,建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及社会公义兼顾的永续台湾。但面对逐年显着且影响日趋扩大的气候变迁现象,现阶段水利政策是否得以永续仍有待深入评估。目前多数的气候变迁冲击的研究集中於确认气候变迁的情境、气候变迁对水文等自然环境的冲击(涉及气候变迁情境降尺度分析与气候自然因数间之关联性分析),以及气候变迁对社会经济行为的冲击(如用水行为等)。但如何将这些冲击讯息传递至政策决策体系,以及如何评估这些冲击对政策的影响,相关研究几乎阙如.本研究扩充作者所发展的台湾水利永续发展政策决策模式,新增气候变迁冲击评估模组,成为更永续的决策模式。本文提出的气候变迁冲击评估模组运用系统动力学分析理论,具备评估气候变迁情境下水利公共建设投资需求潜势之能力。而水利政策的优选,则是以该政策是否能降低此公共建设投资需求潜势,做为政策评估基准。
其他文献
运用可见光、雷达和航飞等不同空间解析度的多源遥感资料,对四川汶川“5.12”地震诱发形成的大型堰塞湖进行动态监测,获取滑坡体面积、堰塞湖回水长度、水面面积与大致水量等资讯。讨论了地震灾区堰塞湖分布规律,重点分析了北川唐家山堰塞湖动态遥感结果,为滑坡堰塞湖科学处置与减灾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921大地震造成中部各县市惨重之灾情,除了房屋倾毁及人员伤亡外,水利设施亦严重受创。在另一方面,由於大规模山崩土石堆桢於河道中,阻塞了清水溪而形成草岭堰塞湖。而由於崩落土石阻塞河道之面积广且体积大,一时清除不易,阻塞之溪水无处宣泄,当时造成堰塞湖水位节节上升,已达溢坝之危险,经相关单位紧急开挖溢洪道,疏导湖内积水,已暂时减少发生大规模溃坝发生之风险。然而,近年来汛期暴雨所产生之山区迳流仍大量流入堰
汶川地震引起涪江支流通口河上唐家山附近山体滑坡形成堰塞湖,通过分析堰塞湖基本情况、滑坡体物质粗成与河道特征,以及坝体泄洪后的现状。利用中国水科院自行开发的溃坝洪水计算模型对唐家山堰塞湖溃坝洪水进行了计算,得到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工程措施的启示。汉川大地震次生灾害唐家山堰塞湖险情的成功排除为类似工程的处理提供了典型案例,其中许多成功经验值得很好总结。研究表明,采用的人工干预措施体现了水流泥沙运动的基
2008年大陆四川汶川发生举世震惊的8.0级大地震,造成重大伤亡,整个亚洲几乎都感受该次地震的威力,地震同时也因崩塌及滑坡等因素形成大小共计34个堰塞湖,地震引发的堰塞湖犹如一颗颗未爆弹,其後续可能的灾害常引起世界各地高度的关注。相同情况也发生在台湾发生过,1999年9月21日台湾中部地区发生震度7.3级之集集地震,地震造成河道的变迁及两侧崩塌而造成数座堰塞湖,其中在清水溪上游形成蓄水体积约4,2
本文以流溪河模型为核心,提出了一个对堰塞湖水位及蓄水量进行预报的方法,包括资料获取和库容-水位曲线制作、单元划分与断面尺寸估算、模型参数确定、流量预报、蓄水量及水位预报五个部分。针对唐家山堰塞湖,从国际互联网免费下载了流域特性资料,制作了库容-水位曲线、进行了单元划分与河道断面尺寸估算、确定了模型参数,编制了唐家山堰塞湖水位及蓄水量预报方案。
2008年5月12日中国大陆四川省汶川县於当地时间下午02:28:00(世界标准时间06:28:00),发生规模7.8的地震OJSGS测得的规模为Mw7.9),震央位於北纬31.119°、东经103.258°,震源深度约29公里。因破裂、扭曲、位移、塌陷、隆起及土石崩落等损害形式,而造成悠关人民生计的水利设施发生严重灾情。水利设施的毁损将直接影响到供水系统及防洪功能,并间接的危害及降低民众的生命财
长江中游四大家鱼具有宝贵的种质资源价值,但近年来,其产卵量逐年严重下降。合适的涨水条件是四大家鱼自然繁殖的重要条件,本文分析四大家鱼自然繁殖的相关生态水文指标,发现涨水持续时间与四大家鱼产卵量相关性最好。本文应用三峡库区一维水动力数学模型,类比了三峡运行以来以及未来运行情况下对下游四大家鱼自然繁殖生态水文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峡工程的运行会引起下游涨水时间的减少,可能对四大家鱼自然繁殖造成一定影响
河北省水资源短缺及过度开发引起的经济、社会、环境问题是触目惊心的,必须实施强化节水、抑制需求、清洁生产、适度开发、合理配置、加强管理等一系列综合开发、利用及治理战略,才能维系水资源的持续利用。
台湾具有特殊之地理位置、地形与天然气候,本就是高淹水潜势地区,尤其是河川下游沿岸与沿海低洼地带,而这些地区又恰好是人口聚集之所在,在在增加了淹水灾情。台湾在1970年代起在这些地区陆续兴建许多区域排水系统设施,其初期治理成果效益相当显着,但当年的工程设计并未考量气候变迁之因素,若加入气候变迁所增大极端降雨之事件规模及愈形恶化的海水位极端变异程度,淹水灾情必更形严重,其中又以深受地层下陷之苦的西南沿
本文针对近年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对辽河流域水资源产生的影响,并结合本区的自然状况、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在地下水超采严重、水库建设接近饱和、海水淡化投资大产出小的条件下,寻找一条新的水资源出路--大力发展雨水贮存利用.介绍了国外的先进经验以及国内雨水利用现状,为本地区的技术运用提供可靠的依据。最後因地制宜,分析辽河流域特点,提出了几顼合理的雨水贮存利用技术,并从防洪减灾、经济、社会、水土保持四个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