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击风险评估中关于降低各风险分量的措施总结

来源 :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lgbdwcn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针对不同特性的承灾体选择有效的防护措施,本文根据上海市雷击风险评估作业实践经验,总结八种风险分置对应的降险措施,共十二项.对可选的降险措施的选择优先性进行了排序,并举例说明,提高了评估作业的可操性及科学性.
其他文献
位于青藏高原北缘的阿尔金断裂带是一条大规模左行走滑断裂带,该断裂带在吸收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汇聚运动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的岩石圈壳幔结构与构造特征,在INDEPTH项目第四期框架下完成了分别穿越青藏高原北缘阿尔金断裂带中段及东段的大地电磁测深剖面.野外采集的原始数据时间序列经过一系列标准流程的处理,最终得到了高质量的张量阻抗数据.在二维反演的基础上对全体数据开展了
受地貌起伏及地球浅表地层不均匀性影响,大地电磁数据二维反演结果不能准确得到地下导电性结构,本文应用数值域OCCAM(REBOCC)三维反演方法,对"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SINOPROBE)"在西藏布设的MT 阵列式观测网数据进行处理,数据分布范围是79°E~98°E,28°N~35°N.由于宽频数据采集时间的限制以及部分长周期数据采集质量不佳,针对大于400Km深度的导电性结构,分别采用带
采用新疆阿勒泰地区7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3年夏季(6月至8月)逐日最高温度资料,运用采用线性趋势法、变差分析、M-K突变检测法、滑动t检验法、Morlet小波变换及Gumbel分布对阿勒泰地区近50年夏季极端高温事件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各站夏季极端高温事件频次的多年平均值4.54~4.96d/a,富蕴、青河站、哈巴河站为夏季极端高温事件相对多发区,布尔津、福海站为夏季极端高温事件相对少发区
利用1961-2012年逐日气温资料,对阿勒泰地区寒潮频次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阿勒泰地区寒潮发生频率月分布很不均匀,11月至翌年2月是寒潮集中发生期,9月和5月寒潮很少:寒潮出现的时间,西部和北部地区要比南部、东部早.近52年阿勒泰地区寒潮呈羁的减少趋势,Cubic函数分析表明,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前期寒潮频数最大,90年代寒潮频数最小,80年代中期,寒潮频数发生了由多到少的转型,寒潮
采用阿勒泰地区7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2年最大积雪深度、逐月降水量、逐日气温资料,计算了4~9月降水量、≥0℃的积温,同期的雪灾灾情资料及太阳黑子和2007~2012年的牧草资料,研究该地区牧区雪灾指标及成因.结果表明,雪灾综合指标将该地区雪灾分为特大雪灾年、重雪灾年、中雪灾年、轻雪灾年4类,对雪灾具有较高的评价精度;重雪灾年和特大雪灾年主要发生21世纪初,且强度越来越强;特大雪灾年主要是由
本文利用东北地区分布的22个测站40年(1961~2000年)夏季月降水资料和同一时期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等资料,以一个能反映东北地区季风雨季现象的东北亚夏季风指数为依据,讨论了该指数与东北降水异常关系及其物理意义.结果表明,强弱东北亚夏季风与东北地区降水异常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东北亚夏季风强时,东北降水明显偏多,而弱时,东北降水明显偏少.同时它对大范围大气环流异常也具有非常敏感的反应
使用16个探空站近6年的高分辨率探空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和数值积分等方法,分析了对流层、对流层顶和平流层下层的温度层结特征,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对流层顶温度年变幅最小,对流层上层和平流层下层(包括对流层顶)与对流层中低层具有相反的温度变化趋势.(2)不同地区对流层顶高度表现为随纬度升高而降低的规律,平均每升高一个纬度对流层顶下降44m,同纬度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于平原地区.(3)各站对流层平均
基于一个大气模式的数值模拟,本文研究了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和臭氧洞的形成对南极地区气候的可能影响.和现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模式模拟出了臭氧和温室气体对南极地区气候的影响,臭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平流层低层的降温和纬向风的增强,温室气体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流层的增暖和平流层的降温.臭氧和温室气体分别对南极气候作用之和同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相接近,即表现出两者可以线性叠加的效果.臭氧洞的形成和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均
采用现代气候统计分析方法并结合Mann-Kendall检验和小波分析法对1901~2012年福州市年平均气温、年极端最高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等序列数据进行较为详尽的分析研究,获得如下结果:(1)1901~2012年福州市气温变化呈三峰二谷起伏形态,1981~2010年30年年平均气温比1901~1930年年平均气温高1.2℃;(2)年极端最高气温演变趋势总体与年平均气温相似;小波分析表明,≥35℃
为探讨春季沙尘(暴)发生期间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SACOL)碳气溶胶的变化特征,2012年5月17-26日于SACOL站采样点采集PM10石英膜片样品,利用DRI-2001A热/光碳分析仪测量了元素碳(EC)和有机碳(OC)的浓度.结果显示:EC、OC和总碳(TC)的质量平均浓度分别为2.71μg/m3,11.26μg/m3和13.97μg/m3,沙尘及降水是OC、EC浓度逐日变化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