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核桃新病害--果实黑斑病的病原菌分离与鉴定

来源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i123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以来,浙江临安、淳安、桐庐和安徽部分地区山核桃主产区出现了一种果实新病害--山核桃果实黑斑病,该病严重影响山核桃果实的产量和品质。本文对该病害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结果从采集的病果中分离得到了一种真菌,在离体幼果接种时出现和田间相似的症状。该病菌在培养基上形成白色轮纹状菌落,分生孢子长梭形、直或弯曲,22.6~29.9μm×6.1~9.0μm,5个细胞、中间3个有色孢(上部两个为黑褐色、下部一个为淡橄榄色),孢子顶生2~3根附属丝、多为3根。根据该菌的培养和形态特征及其ITS序列,将其鉴定为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
其他文献
紫羊茅是重要的牧草,近年来进口量激增。寄生于紫羊茅上的腥黑粉菌共有6种,即小麦矮腥黑穗菌Tilletia controversa(TCK)、雀麦腥黑粉菌T.bromi、T.vankyi、T.sterilis、小麦网腥黑穗菌T.caries(TCT)和T.texana,根据冬孢子形态难以直接区分前5种腥黑粉菌。本文选取冬孢子形态非常相似的这5种腥黑粉菌T.vankyi、T.sterilis、T.br
本文以大蒜抗病(青秆软叶)及感病品种(长坂坡)为试材,采用两相法分离纯化得到两个品种的质膜微囊制剂。用不同浓度(0,0.1,1,10,50,100,200μg/ml)SS-toxin毒素溶液分别对大蒜抗、感品种的质膜微囊进行处理(处理时间为30min),研究大蒜白斑病菌毒素对大蒜叶肉细胞质膜H+-ATPase水解活力及氧化还原系统的影响。
本文介绍2008年,对采集自云南、贵州34个市、县的大斑病标样进行分离和纯化,获得32份大斑突脐孢分离物。在温室条件下通过在Ht单基因(Htl,Ht2,Ht3和HtN)鉴别寄主喷雾接种鉴定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别。
本文为了进一步研究二穗短柄草与植物病原真菌之间的互作,建立了稻瘟病菌对二穗短柄草的接种与发病体系,观察了稻瘟病菌对二穗短柄草的致病特性,并与水稻和大麦上的发病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水稻稻瘟病菌能够在二穗短柄草上发生典型的致病过程,二穗短柄草可以作为稻瘟病菌与寄主互作的材料之一,并有望为杂草上梨孢菌的研究提供可能的模式以及为农作物的抗病育种提供新的抗源料。
本文利用广泛无致病力,产孢正常且能进行有性杂交的野生型稻瘟病菌CY2,采用T-DNA插入构建了转化子库,然后,在水稻近等基因系上进行群体筛选,获取感病型病斑,单孢分离和接种确认共获得了7个分别对水稻近等基因系IRBL-3(Pi-i)、IRBL10(Pi-z5)、IRBL13(Pi-ta)、IRBL15(Pi-t)、IRBL17(Pi-sh)、IRBL21(Pi-t)、IRBL24(Pi-l9)致病
本文利用一个对含有30多个抗病基因的44个水稻近等基因系及累加系、600多个生产上常用品种,包括普遍认为没有抗病基因的丽江新团黑谷在内的所有品系,均不能致病的稻瘟病菌株CY2,采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获得大量转化子,再行接种到水稻近等基因系上,从感病型病斑上获得单孢菌株,得到了60个致病性发生了变异的菌株,并对菌株进行了Southern分析和遗传分析,选用单拷贝插入且致病性变异与潮霉素抗性共分离的菌
本文对蚕豆黑斑病病原进行了病原分离、鉴定和生物学研究,柯赫氏法则验证表明:接种后2M4d病菌从表皮直接侵入叶片、豆英、种子,都产生褐色至黑色的病斑。接种表明,该病菌除侵染蚕豆外,还能侵染豌豆,但不能侵染利马豆、绿豆、大豆。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病原菌5.8S rDNA及两侧的ITS区与GenBank中登记的细极链格孢Alternarid tenuissima序列同源性达到99%。
本文以一株携带适合真菌转化的双元载体pBIG2RHPH2(携带潮霉素B磷酸转移酶HPH基因和新植霉素磷酸转移酶NP7Ⅲ基因)的根癌农杆菌C58C1为介导,成功转化一株广泛无致病力、产孢正常且具有异宗交配能力的野生型稻瘟病菌CY2,构建出2000个潮霉素B抗性稳定遗传的转化子库。结果表明,根癌农杆菌介导稻瘟病菌转化体系中,以OD600值为0.2,200μmol/L乙酞丁香酮(AS)诱导,IM培养基(
干腐病是北方干早地区果树主要枝干病害之一,主要为害核果类和仁果类等多种北方广泛种植的蔷薇科果树川。该病在条件适宜时发病猖撅,苗期为害引起大面积幼树死亡,是苗圃最危险的病害。大树枝干发病严重时,可造成主枝坏死,甚至整株的死亡121。2004年以来,密云县东邵渠镇发现李子树上普遍发生了一种枝干病害,本文对李子干腐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以期能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介绍了植物病原真菌遗传多样性的概念及其研究的意义,并对近年来DNA分子标记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