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青少年(足母)外翻的影像学特点与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5年8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青少年(足母)外翻患者,分析术前影像学资料、术前AOFAS前足评分、手术方式选择依据、并发症、术后AOFAS前足评分.结果 资料完整者37例,年龄14~17岁,平均年龄15.4岁.第1跖列不稳、楔跖关节角增大、第1跖骨远端关节固定角增大、1-2跖骨间角增大、内弓顶角增大伴纵弓变扁.行改良的La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青少年(足母)外翻的影像学特点与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5年8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青少年(足母)外翻患者,分析术前影像学资料、术前AOFAS前足评分、手术方式选择依据、并发症、术后AOFAS前足评分.结果 资料完整者37例,年龄14~17岁,平均年龄15.4岁.第1跖列不稳、楔跖关节角增大、第1跖骨远端关节固定角增大、1-2跖骨间角增大、内弓顶角增大伴纵弓变扁.行改良的Lapidus手术15例,行第1趾骨近端截骨1例,第1跖骨干部截骨12例,第1跖骨干部截骨+Akin 9例.平均AOFAS后足评分由术前的75分提高到术后的90.4分.1例复发行保守治疗.结论 青少年性(足母)外翻的发病机理、患者就医目的与要求、影像学表现特点、治疗方法的选择与中老年患者略有差别.术中应当特别注意第1跖列正常生物力学机制的恢复,选择合理的手术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足母)外翻手术效果不佳的原因及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3年7月,26例在我院再次手术的(足母)外翻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女23例,男3例,年龄32~79岁,平均年龄64.3岁.所以患者均经过至少一次手术治疗,且对手术疗效不满意,希望再次手术得到一个较好的结果.造成症状原因包括:转移性跖骨痛9例,(足母)外翻复发8例,骨关节炎3例,跖骨头坏死2例,跖骨骨不连2
目的 揭示(足母)外翻足第1跖骨行(足母)外翻截骨旋转术前术后生物力学的变化情况。方法 基于医用CT,利用医学建模软件及有限元力学分析软件建立足第1跖骨三维有限元模型。重建(足母)外翻足第1跖骨以及截骨旋转术后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计算机有限元模拟。结果 成功重建(足母)外翻足第2跖骨术前及术后有限元模型。
目的 建立中西医结合治疗(足母)外翻术后出现压力性跖痛足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工具,分析第1跖骨远端在矢状面移位愈合后对前足其他跖骨头下压力的影响.方法 对(足母)外翻术后转移性跖骨痛患足进行CT扫描,利用VTK、Geomagicm Studio 8.0、ANSYS 13.0软件在计算机内构建右足三维有限元模型,在己建立的(足母)外翻术后转转移性跖痛症患足有限元模型上,模拟第1跖骨截骨远端
目的 确定头端截骨治疗(足母)外翻术后X线最佳测量方法.方法 采用专业影像学测量软件,不同测量者使用6种方法测量同一张X线片;同一测量者使用6种测量方法测量20张不同X线片.计算测量方法两两差值的平均水平及其95%可信区间,进行Bland-Altman分析和一致性评价.A方法是由软件自动生成的轴线,标记点易于确定,受其他因素影响最小,稳定性和可重复性最好,可以将A方法作为测量的金标准.结果 Bla
目的 探讨(足母)收肌松解术联合关节融合术在严重(足母)外翻畸形矫正的手术治疗及近期疗效.方法2009年3月至2011年1月采用截骨矫形术治疗(足母)外翻患者18例32足,男2例,女16例,年龄55~72岁,平均62岁,病程5~30年,平均16年,患者均表现为双足(足母)外翻,在前足底有硬性胼胝体形成;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改良标准评分,术前AOFAS评分为(32.5±7.2)分,术前
目的 探讨前跖痛病因、简单临床分型及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及门诊治疗前跖痛患者63例79足,男12例15足,女51例73足,年龄38~79岁,平均62岁,术前根据患者疼痛部位、足横弓、前足应力情况制定手术方案.比较术前术后患者疼痛改善情况,同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评分标准观察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患者症状大多改善满意,术后半年内无复
目的 三关节融合术常被用来矫正复杂后足外翻畸形。作者通过独立内侧入路同时行距下及距舟关节融合矫正后足畸形,通过回顾性病例序列研究,评估独立内侧入路的临床治疗结果。方法 2009年4月至2012年1月采用独立内侧入路同时行距下及距舟关节融合37例患者,包括胫后肌腱功能不全(PTTD)22例,跗骨联合6例,后足关节退变7例,类风湿关节炎2例。平均年龄46岁(17~69岁)。术后通过影像学及AOFAS踝
目的 探讨使用桥接接骨板或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跖跗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8年8月至2011年2月收治26例跖跗关节损伤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9例,女7例;年龄19~56岁,平均34岁。损伤按Myerson三柱损伤分型:单柱损伤2例,两柱损伤8例,三柱损伤16例。采用桥接接骨板固定10例,外固定支架固定16例。术后定期放射学检查随访,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中足评分进行功能
研究背景,下肢解剖部位起于腰椎—骨盆直至足趾,下肢主要功能是蹲移、坐位、平衡的站立、行走、跑跳。腰椎、骨盆及下肢任何一个部位的畸形或病变必然影响整个下肢的功能,甚至继发新的畸形,其中步幅、步速和超负荷负重对膝、踝关节有较大的影响,如老年人首先丧失的是奔跑与下蹲功能。秦泗河从下肢整体运动的观念,生物演化的大统一场理论和仿生学的角度,研究、探索、思考下肢畸形矫正与功能重建的理念、策略与技术的优化整合,
目的 探讨青少年跟距骨桥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效.方法 2005年1月至10年12月,手术治疗经过保守治疗无效的跟距骨桥患者14例,男6例,女8例;年龄12~22岁,平均15.1岁,其中先天性骨桥形成10例,跟骨骨折后继发骨桥5例.前中关节面骨桥3例,后关节面骨桥11例.术前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8.9±0.5)分;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后足评分标准为(47.2±2.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