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设备可用性评估的目的是在堆芯损伤后的严重事故条件下评价设备和仪表的可用性,以达到可控的稳定的状态。严重事故现象可能引起恶劣的高温高压的安全壳环境条件,因此需要论证用于缓解和监测严重事故的设备应能以合理的可信度表明其能在需要的时间窗口内执行其功能。本文针对百万千瓦级核电厂,定义其事故的时间窗口以及每个时间窗口内所需执行的操作,初步确定时间窗口内所需的设备和仪表,并确定每个时间窗口的极限环境条件,为论
【机 构】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堆芯设计室,上海 20023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备可用性评估的目的是在堆芯损伤后的严重事故条件下评价设备和仪表的可用性,以达到可控的稳定的状态。严重事故现象可能引起恶劣的高温高压的安全壳环境条件,因此需要论证用于缓解和监测严重事故的设备应能以合理的可信度表明其能在需要的时间窗口内执行其功能。本文针对百万千瓦级核电厂,定义其事故的时间窗口以及每个时间窗口内所需执行的操作,初步确定时间窗口内所需的设备和仪表,并确定每个时间窗口的极限环境条件,为论证设备仪表的可用性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为研究环形窄缝通道热流密度比对干涸点的影响,基于液膜质量、动量、能量守恒方程以及汽芯动量方程和汽芯中夹带液滴的夹带率和沉积率关系式,建立了一个用于计算环形窄缝通道内竖直向上环状流干涸点的三流体模型。通过数值求解,得到并分析了临界含汽率随内外管壁热流密度比的变化趋势。当内外管壁面同时发生干涸时,临界含汽率、环状流加热长度和平均换热系数均达到最大,且对应的外、内管壁热流密度比随间隙和曲率的变化而变化。
反应堆的安全裕量分析对于核电站的安全运行、核安全管理以及运行期间的技术改造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对典型的预期运行事件和设计基准事故工况的分析结果表明,田湾核电站反应堆在设计上具有足够的安全裕量。
对模拟自然循环压水反应堆一回路系统蒸汽发生器倒U型管内以及堆芯的3种传热段内的单相水对流传热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并将实验结果与用已有强制流动工况下对流传热的经验关系式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自然循环工况下,各传热段内工质发生的自由对流对于对流传热有重要影响,不同传热段内的对流传热特性有很大差别。实验结果还表明,对于本实验自然循环工况下的对流传热,使用常规的平均传热系数计算的传热量与实际的传热量
可移动线圈电磁驱动机构是一种新型的控制棒驱动机构,应用于中国先进研究堆。控制棒、跟随组件等在控制棒驱动线通道内上下移动,冷却剂同时冲刷控制棒和跟随组件,因此,控制棒驱动线通道内的流体阻力特性直接关系到整个堆芯的流量分配和控制棒与跟随组件的冷却。对控制棒驱动线通道的阻力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多种运行工况下驱动线通道流动阻力与流量、棒位等参数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影响驱动线阻力特性的主要因素是冷却
下降液膜在第三代压水堆和高温气冷堆的高效蒸馏海水淡化中均有重要应用。本工作实验研究下降液膜流动的不稳定性。运用阴影成像法获得了液膜在不同下降倾角(β-0°~90°)下的流动波动图像,进而获得液膜的流动波速μ、波长λ、频率f和雷诺数Re等参数。讨论了下降倾角卢与各参数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下降液膜流动不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下降倾角对波长的影响远大于雷诺数的影响。观察并分析了相邻波的融合现象以及这
本文对三种不同管径的实验管进行实验,研究瞬态工况下,密度锁通道内分层工质温度的瞬态特性及温度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密度锁内工质温度存在高幅脉动和低幅脉动两种不稳定性,高幅脉动会引起分层工质间剧烈的传热。在大管径的实验管内更容易出现高幅脉动。同时对实验管内有无挡板的情况进行对比实验,发现挡板对控制流体分层的位置有明显作用。
应用3种理论对纵向涡作用下单相水介质在窄间隙矩形通道内的强化换热特征进行分析。从边界层理论得到了流动和热边界层分别对对流换热和摩擦阻力的影响关系式;通过涡运动学方程得到纵向涡产生的条件,并用纵向涡和不稳定流动机理对强化换热进行了解释;运用场协同原理分析了速度矢量和温度梯度的夹角对强化换热的影响;最后,通过数值计算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纵向涡对边界层的作用及其影响流体动量和能量的交换是换热得到强
本试验对控制棒驱动线缓冲结构进行试验研究,得到了各种结构组合的落棒时间、冲击力以及反弹高度等重要参数,为控制棒驱动线的结构优化提供了依据。
采用故障树法(FTA)对中国实验快堆钠水反应事故信号系统进行概率论可靠性分析,借助概率安全分析软件进行计算机辅助建树。通过分析故障谱,可了解系统发生故障的各种途径,找出系统薄弱环节。
为进一步了解和研究NUCIRC程序的作用和特点,对其进行了CANDU堆稳态热工水力分析应用计算模型开发,并以秦山第三核电厂100[%]FP、75[%]FP、50[%]FP、25[%]FP、0.05[%]FP和89[%]FP工况为例,对该电厂反应堆稳态运行时堆芯各燃料通道内冷却剂流量和出口冷却剂温度进行计算分析。计算结果与秦山三期调试阶段实测数据及AECL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二者符合较好,验证了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