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摩擦时混合加热理想循环功率效率分析

来源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工程热力学与能源利用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222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考虑摩擦时混合加热理想循环进行了有限时间热力学分析,建立了一种新的模型,以循环的活塞平均速度和摩擦系数为基准求得摩擦损失功率,以及功率、效率与循环特征参数的新关系式,进而得到功率-效率关系,并进行计算和讨论,给出一些有益的结果.
其他文献
自然通风是当今绿色建筑中广泛采用的一项技术措施,可减少能耗,降低污染,同时更有利于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将自然通风与光导管相结合是近年来人们提出的一个光导管应用的新思路,具有自然通风功能的光导管可以同时达到照明和自然通风的目的.本文应用示踪气体浓度衰减法,对具有自然通风功能的光导管通风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在温差相同的条件下,不同形式的通风末端和不同入风口开度对箱内新风换气量的影响,指出了今后工
本文改进了非绝热蒸馏模型,考虑序接换热器的热导率分配对非绝热蒸馏塔性能的影响,在换热器热导率总量一定的条件下,以装置的熵产率为目标,对非绝热蒸馏塔中序接换热器的热导率分配进行优化,得到了非绝热蒸馏塔的最小熵产率.优化结果表明热导率最优分配的序接换热器方案为最优设计方案.优化后,该方案可最大程度的减小蒸馏的熵产率,是蒸馏塔装置的可行设计方案.
本文建立了气液溶解平衡实验装置,研究润滑油溶解对低温混合工质浓度的改变.采用商用矿物润滑油3GS对2组混合工质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温度范围为36~100℃,压力范围为157.1~832.6kPa.实验结果表明:由于润滑油的溶解,混合工质浓度改变明显,第一组混合工质中组分最大相对浓度改变率为40.32﹪,第二组混合工质中组分最大相对浓度改变率为24﹪.和初始浓度相比,浓度变化趋势为高沸点烷烃浓度减少
从系统基础能源消耗角度建立起以热电比、热效率、性能系数以及基准分产系统的热力性能参数表示的联产系统相对于分产系统节能判断关系式,易于工程应用,并以实际热电机组为例进行计算验证,研究表明,热电冷联产系统节能是有条件的,在热电联产基础上发展热电冷联产关键是对供热机组的选择,吸收式制冷机对节能影响很小,得到了以往被忽略的动力与制冷的匹配关系.
考虑循环过程的内外不可逆性,以生态学函数为目标,优化了总压比和中间压比分配,分析了高低温侧换热器、中冷器和回热器的有效度等性能参数对最大生态学函数及相应参数的影响,并与以功率为优化目标时的循环性能进行了比较,发现以生态学函数为优化目标时比以功率为优化目标时具有更高的效率,但功率相差不太多,反映了输出功率和效率间的最佳折衷.
进行火电机组的耗差分析时,需要确定各监控参数的基准值,本文研究并应用聚类方法确定热力设备监控参数的基准值模型.以往锅炉设备监控参数的基准值往往采用热力试验数据或设计书数据,往往不能兼顾建模成本与模型精度之间的矛盾.本文采用了数据挖掘理论中的聚类算法,对火电机组实时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了锅炉运行主要监控参数的基准值模型,为基准值模型的确定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有效的方法.
为提高锅炉热力计算系统重用度和可维护性,在通用模型和算法基础上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开发了锅炉热力计算系统.首先选定只定义算法接口形式的单元和流对象作为系统的抽象对象,并作为构成系统组织结构、应用框架和图形框架的唯一元素,以保证了系统体系结构的稳定.实例对象只是在抽象对象派生过程中定义具体的计算方法,其加入过程不影响系统的体系结构.所开发的系统具备通用性好、重用度高、可维护性强等特点.
本文针对低温液体输送管道中接头外壁发生结露等问题,对接头结构的绝热性能进行了讨论与分析,数值分析结果指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供实际应用设计参考,模拟计算表明它们将有助于改善系统的绝热性能.
本文提出了热力学势能的具体形式一束缚态势能pV和有序态势能(-TS).它们与分子运动动能U之和即为经典热力学中的热力学能U0.阐明了使用U0、H和G进行分析时系统选择的区别.分析了束缚态势能pV的改变可经由体积功dW(pdV)与环境交换和经由Vdp与分子运动动能U转化二个途径实现.而有序态势能(-TS)的改变则可经由dQ(-TdS)与环境交换和经由-SdT与分子运动动能U转化二个途径实现.证明了热
煤的气化动力学是煤气化技术研究开发和模型化的基础,对实现煤的高效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年来,借助热重技术来研究煤焦的反应性和反应动力学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详细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动力学参数求取方法包括Coats-Redfern积分法、Kissinger积分法以及Ozawa法.针对不同算法采用Delphi计算机语言编制程序,并利用程序来求取煤焦CO2气化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实现动力学参数求取的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