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通过对中美城乡分布与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发现了一些值得引起注意的现象。比如,美国案例分析中我们发现了人口与劳动力之间存在本质的差异,也即人口并不等同于劳动力,其作用机制对经济增长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也印证了巴罗在其著作《经济增长》中对劳动力供给与人口的关系的实证结果。在中国案例分析中,也印证了克鲁格曼所说的“影子效应”,长三角和珠三角存在的统计意义上显著的“低高”发展模式(Pattern)就
【机 构】
:
吉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城市与区域分析实验室 华东理工大学城市与区域分析实验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中美城乡分布与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发现了一些值得引起注意的现象。比如,美国案例分析中我们发现了人口与劳动力之间存在本质的差异,也即人口并不等同于劳动力,其作用机制对经济增长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也印证了巴罗在其著作《经济增长》中对劳动力供给与人口的关系的实证结果。在中国案例分析中,也印证了克鲁格曼所说的“影子效应”,长三角和珠三角存在的统计意义上显著的“低高”发展模式(Pattern)就是较好的例证。因此,城乡空间结构划分基础上的实证分析就显得十分必要,此种分析方法也能更好地解决空间数据依赖性和异质性的问题。结合空间分布模式和空间计量模型的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和政策含义:第一,由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巨大差异,应针对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不同经济特征制定出相应的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尤其是中国的不同区域在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可能还处于不同的阶段,而且也并没有显示出“梯度转移”的态势。但区域性差异政策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政策的统一性,相反有助于生产要素流动的统一性政策十分必要,政策的差异性应主要体现在地方经济的特殊问题方面。第二,在引进外国先进区域经济发展经验时,一定要密切注意不同的国情和区域经济状况,选择性地吸收有益的经验,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以及社会经济结构政策变量的选择应有所不同(如社会公共服务和及其他经济辅助政策),对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可能会存在巨大差异,寻找不同发展阶段促进生产要素流动的主要驱动因素才是解决问题的重点。第三,中心城市对非中心城市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作用的发挥机制主要是靠其间的贸易和相关生产要素的流动来推动,因此,在创造良好的企业投资和人居环境的同时,必须尽可能地消除人为的要素流动障碍。一些制度性障碍(如户籍制度、社会保障体系、土地政策及公路收费体系等)对城乡发展可能会带来不利影响。第四,对于中国非中心城市来说,地方政府投资的作用甚至不能抵消空间距离的负效应。政府需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考虑地区发展政策,并调整自身的角色。相关研究表明,政府“越位”、“缺位”和“错位”现象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已经表现出了较大的阻碍作用(吴敬琏,2009),因此,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要密切关注自身在经济发展中的定位,正如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言,为企业投资、人口流动和贸易活动创造出公平、自由、安全和便利的环境才是市场经济中政府应该扮演的角色。第五,未来中国城市化及城乡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是如何保护多元化,包括不同的社会、人文以及经济发展模式。新经济地理学中证明,厚实的市场是经济集聚发展、产生规模经济的重要保障,而厚实市场的形成不仅需要多种产业并存,也需要多样化的人口与文化并存。只有促进多元化的城市体系共存、多样化的产业体系共存、多样化的人民群体与文化共存、多元化的环境生态和社会生态体系共存,经济和社会才会保持健康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如何建立市场机制,发展生态文化产业,增强生态教育功能,发展节能低碳经济,将成为北京城市生态文明和宜居工程建设的新亮点。通过对其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市场机制建立的研究,笔者建议把官厅水库水源功能区(主要指一级、二级饮用水源保护区)作为高校及中小学进行城市短缺而脆弱的水资源保护教育、风沙化生态与湿地生态教育实习与生态科普基地,并作为公众生态旅游观光新项目开发的区域,使生态旅游附加生态教育功能,使得生态文
20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开始显现,从东南沿海出口产业到中西部地区原材料生产行业,中国不同地区由于不同的产业生态而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打击,中央政府为了减少金融危机的危害也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措施和货币政策.考察金融危机下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成为人们判断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状态的主要手段。选取每个都市圈最主要的城市进行评价,根据2007年都市圈详细数据,在每个都市圈内部按照GDP大小进行排名
上海地处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区域的居中地位,背靠富甲天下的江浙两省,又是我国长三角地区城市群的“龙头”城市,集合了我国经济发展具有竞争力的各种要素与资本及其创新人才,这对于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性城市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上海、东京与香港的联动发展的研究,分析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对上海、东京与香港的重新定位,指出世博会后,上海的规划建设更为任重道远,特别是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认为应该加快建设长三角(沪宁杭
本文首先对基于集群的西方区域经济发展的传统理论进行简要分类和述评,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介绍西方区域经济研究的前沿方向,最后是根据上述的理论与实践对我国的区域发展政策应着力于引导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式从“抬头望天”到“眼睛向下”,即从片面追求经济总量指标的高歌猛进,转移到结合本地区的具体实际确定相应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地发掘和培育该地区的制度、文化和社会关系中有利于强化主体间的相互依赖效应
世博会是全球性的科技、经济、文化创意的盛会.综观世界博览会的发展与举办城市的关系,每一届世界博览会必然会给举办城市带来多方面、多层次的发展机遇.上海世博会展馆的新设计、新能源的利用、新技术的采纳,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使城市实践区的生态概念更加普及,使各种科技展示的成果更加推广.由世博会拉动的中国旅游年概念也与世博概念融合,促进上海以及长三角地区旅游的发展,尤其是创意旅游的发
随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如何充分发挥、持续释放世博会对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促进效应,无疑要认真思考、努力实践,但最为重要、最为基本的前提条件是要具备安全稳定的区域发展环境。正是由于区域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重要战略的实现,关系到区域竞争能力的提升,关系到世博主题理念的延续,所以本文提出,要在后世博时代,着力构建长三角安全圈,尽快建立长三角两省一市(16个城市)之间跨地方政府、跨行业系统、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但从一座城市的发展来看,这也是上海今后发展所需要的一种理念.理念是相当重要的,而就城市发展的主流来看,这样的理念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无疑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无疑早已经超越了"GDP"的范畴,"人性化"是其最本质的体现.笔者认为更好的城市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更好的生活即是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通过介绍基尼系数、服务业比重、城市
历史和实践经验证明:在城市发展的历程中,交通基础设施和城镇化进程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两个要素.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发展,为现代城市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不断扩大的资源供应和有效的空间重组.城市为交通基础设施提供了载体和舒展的天地.为定量化研究交通基础设施与城镇化进程关系,本文以中国城镇化进程最快的地区之一——浙江省慈溪市为实证研究区,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视角,测度了慈溪在城镇化进程中,其交通设施的空间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