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农田的弃耕与恢复利用会对以农田为栖息地的生物产生影响。本人于2009年-2010年期间,在日本石川县金泽郊外的小梯田(1984年开始弃耕,2002年开始逐渐恢复)进行了伴随梯田恢复的蜘蛛相的变化研究。用吸虫管法和VACUUM法,每月两次的频率采集了稻株上的昆虫。结果,2年间共采集了16科58种12,,229个体蜘蛛,优势科是Tetragnathidae,优势种是Tetragnatha maxill
【机 构】
:
延边大学理学院地理系,吉林延吉133002
【出 处】
:
中国地理学会2013年(东北地区)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田的弃耕与恢复利用会对以农田为栖息地的生物产生影响。本人于2009年-2010年期间,在日本石川县金泽郊外的小梯田(1984年开始弃耕,2002年开始逐渐恢复)进行了伴随梯田恢复的蜘蛛相的变化研究。用吸虫管法和VACUUM法,每月两次的频率采集了稻株上的昆虫。结果,2年间共采集了16科58种12,,229个体蜘蛛,优势科是Tetragnathidae,优势种是Tetragnatha maxillosa(Tetragnathidae)。本次调查结果与2004~2006年的调查结果相比,种的构成,科与种的优势顺序上都有了较大的变化,常见于一般稻田(一直耕种的平地稻田)的蜘蛛类比例有明显的增加。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一体化发展迅速。随着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自然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随着把延吉市建设成为吉林省东部中心城市的基本目标和战略规划的提出,延吉市作为图们江地区和长吉图规划的开放前沿中心城市。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也开始越来越关注环境问题。为了使区域环境和经济发展相协调,把延吉市发展成为一个更好的经济领导者,必须建立城市环境保护监测系
为了发掘全运会对举办地城市规划建设的影响,更好地利用优势资源,提高沈阳城市规划建设效率,合理布局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以期为今后各届全运会举办城市的城市规划建设提供参考。本文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从居民视角围绕"十二运"对沈阳城市交通、公共设施及城区建设等方面影响进行系统研究。通过调查了解"十二运"准备阶段沈阳市的城市规划建设状况,与当前沈阳城市规划建设进行比较,分析"十二运"对沈阳市公
从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PRED)的视角,引入生态系统服务理论构建生态效益评价模型以及自然地理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度模型,对近30年来我国大陆省级行政区划不同时期的生态效益及其与经济效益的关联度进行计算和评价,在此基础上应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对各研究时段我国自然地理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空间依赖性及其演变趋势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为有关部门积极完善我国主
沈阳已经处于工业化后期,城市化进入高级发展阶段,但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促进城市化与服务业的协调发展,对于沈阳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沈阳城市化水平较高,但增长较慢,低于同期全国城市化增长速度;第二产业比重较高,而服务业与其他大城市相比,比重较低,增长速度较慢;对沈阳城市化与服务业发展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城市化促进服务业发展,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原因,而服务业发展对城市化贡献不够;对城市化
河流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也是重要的生态廊道之一,图们江流域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对维护跨国界流域的水环境的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河流水文、河流形态、河岸带状况、水体理化参数以及河流生物5个层面选取22个指标构建了江流域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平价对其进行了健康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虽然该地区处于"健康"级别,但也有28%的比例处于"亚健康"状态.RHI
中国第四纪冰川作用极大地推动了高亚洲乃至全球冰川形成机制的探讨。青藏高原以及喜马拉雅山地冰川作用的时限和规模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为西风带与西南季风带对晚第四纪冰川作用差异性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利条件。然而,对于中亚西风环流与东亚季风环流影响下的冰川演化差异性关系不甚明确,两大气候系统控制下的山地第四纪冰川的冰进时序、冰期历史和冰川规模显示出不同特点,其差异性主要体现在:西部山地的冰期启动时间早,冰川
森林健康评价己成为森林经营管理的热点,但是由于对森林健康的概念的理解和认识差异以及对森林经营管理的目的不同,森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也各不相同。目前国内森林健康评价的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建立一个统一、有效、科学的森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本文根据建立了组织结构、环境因子、有害因子发生程度、社会经济等4个方面建立了17个指标,组织结构包括林龄结构、防护林、用材林、未成林造林地、森林覆盖率、郁闭度等7个指标,环境
在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的潮流中,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势必会造成该区域水污染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尽管在国家、吉林省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已建成了一批工业污水处理厂等治理设施,但处理过后的二级出水及农业、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仍会引起富营养化等水质问题。该区域地处中、朝、俄三国交界地带,是东北亚地区的几何中心,在国际上也具有重要的地理区位影响,如何利用生态治理技术有效深层的解决
横断山脉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地貌形态显示一系列南北向平行岭谷交错分布,著名的三江并流(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在此发育,地理位置上东西连接青藏高原和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南北横跨中低纬度,是研究冰川发育的气候与构造耦合的天然场所。其独特的地势条件结合海洋性的气候,孕育了横断山脉的第四纪冰川。最新研究成果显示:①宇宙核素(TCN/CRN)、光释光(OSL)、电子自旋共振(ESR)等测年结果显示,横断山脉冰
根据辽宁省21个气象站点1958-2008年逐日降水观测数据,采用Z指数方法和区域旱涝等级评定,并运用Morlet小波分析和Kriging空间插值法对辽宁省近51年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经验正交函数(EOF)方法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变化方面来看,1958-2008年间的降水变化呈波动式下降趋势,减小趋势为1.96mm/a,年际变幅比较大,且呈周期性变化,主周期约为9年,次周期约为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