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上流行的造山型金矿理论主要是在前寒武古老克拉通剪切带型金矿基础上发展起来的(Groves etal.,1998;Goldfarb et al.,2001)。流行观点认为:造山型金矿主要发育在增生造山带,而碰撞造山带似乎不利于成矿(Barley et al..1992; Groves et al.,1998;Kerrich et al.,2000)。然而,我国西南地区喜马拉雅期造山型金矿大量发育,至少形成了3条重要的Au矿带,即滇西哀牢山Au矿带(Sun et al.,2009)、川西甘孜-理塘金矿带和龙门山-锦屏山Au矿带(王登红等,2001;李晓峰等,2005),前者受哀牢山大型走滑剪切带控制,后者受剪切带和层间滑脱带控制。在高原腹地雅江缝合带两侧,也有主碰撞期Au矿带的发育,如加茶到浪卡子金矿带以及马攸木金矿等(多吉等,2009;孙晓明等,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