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电力驱动的压缩式水源热泵为例,如果考虑使用的是火电,即所使用的电力原来也是燃煤发出的,则有如下粗略计算:燃煤发电的效率为1/3左右,水源热泵的COP值可达4以上,即其能源利用效率为400%左右,两者综合得到热泵供热的能源利用效率为4/3=1.33.而直接燃煤供热的能源利用效率仅为0.6左右(考虑到锅炉效率,输运损失,不平衡时调节不利的损失等).两者比较可知热泵供热比燃煤供热节煤55%.如果按使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电力驱动的压缩式水源热泵为例,如果考虑使用的是火电,即所使用的电力原来也是燃煤发出的,则有如下粗略计算:燃煤发电的效率为1/3左右,水源热泵的COP值可达4以上,即其能源利用效率为400%左右,两者综合得到热泵供热的能源利用效率为4/3=1.33.而直接燃煤供热的能源利用效率仅为0.6左右(考虑到锅炉效率,输运损失,不平衡时调节不利的损失等).两者比较可知热泵供热比燃煤供热节煤55%.如果按使用的是水电考虑,则与燃煤完全无关.按1 t污水或地表水的换热过程中降温5℃计算,(注:不同水源水利用热泵的可降温幅度大不一样,这里仅以此降温幅度为例计算出一个数据供参考),可获取20.85 MJ(5 000 kcal)热能,这大约相当于1 kg燃煤中蕴含的化学热能.1 kg水结冰时释放的凝固热为0.33 MJ(80 kcal),而1 kg水降温1 ℃才可获取4.17 kJ热量.若能开发出提取冷水凝固热的热泵机组,则我国广大地区包括东北、西北严寒地区在严寒的冬季就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热源,所有天然水体封冻表面以下的江、河、湖水全都可以成为水源热泵的热源.在采用城市污水作热源时,将不再存在建筑物附近水量不足的问题.用提取凝固热的方法,本栋楼排放生活污水中所含的热能可绰绰有余地供应本栋楼供暖.如果提取冷水凝固热的技术成熟,用水源热泵在全国完全取代燃煤为建筑物供热在水源方面将不再存在量的问题.考虑到燃煤供热过程的各种损失,可节煤将近2 kg.每燃烧1 kg煤,将向大气排放CO23 kg以上,此外还有大量粉尘、SO2等各种有害物质.节省了燃煤,自然就避免了相应的大气污染.另外,热泵的应用过程无排渣,无排烟,纯属清洁能源.
其他文献
外窗是建筑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与墙体和屋面相比外窗的热工性最差,是影响建筑环境和建筑能耗的重要因素之一,其长期使用能耗约占整个建筑长期使用能耗的40%~50%,十分可观,因此窗户的节能是建筑节能的重要突破口.近年来我国窗户节能领域出现了很多的新技术,由过去品种单一的平窗发展到形式多样,热工性能也更为复杂的窗户.仅凭窗玻层数或窗传热系数,是很难衡量不同类型窗户在实际工况下的节能效果.如何根据不同地区
首先依据1993-2001年天津气象台站测得的4次定时太阳逐时总辐射值对天津市的太阳能资源进行了总体评价,并通过评价指出了天津市的太阳能资源比较丰富,在天津市大力发展太阳能是十分有利的.然后介绍了太阳能的一些具体应用方式,并着重介绍了太阳能在供暖方面的一些应用.通过计算得出了如果使用太阳能地板辐射供暖系统每m2建筑面积所需的集热器的面积,在实际工程中,以天津市普通住宅为例,如果太阳能辐射供暖系统提
根据现在比较常见的单元建筑,分析了采取小型户式供暖炉,独立供暖系统采用单管系统和双管系统,就两者的特点进行了比较.一般来讲,双管系统的调节性好.单管水平串联系统,由于各散热器之间串联连接,上游散热器的出口温度影响下游散热器的入口温度,对于这种单管水平串联系统,在负荷变化时,整体的调节性较差,且在同一环路上的散热器相互影响,使室温不稳定;另一方面,由于单管系统的相互作用,热负荷在水流上下游的分布也影
冬季供暖期是我国北方地区耗能高峰期,由于供热供暖系统和建筑本身存在的各种问题和人们对日常节能行为的忽视,造成热量的大量浪费.时至今日,供暖收费制度的改革尚不能完全到位,集中供暖系统的运营成本高居不下,但供热品质却难以得到提升,建筑节能的阶段性目标也很难实现.在这种情况下,集腋成裘、积少成多,就成为建筑节能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以实现建筑节能目标为目的,结合近年来对供暖状况的调查,提出采用"行为节能"
重庆市位于中国西南部、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属于夏热冬冷地区,气候条件较差.由于长期以来属于非供暖地区,办公建筑空调设计在以前主要考虑夏季制冷,很少考虑冬季供暖,使得该地区的建筑保温隔热问题不够重视.随着重庆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空调技术创造舒适的冬夏季节室内工作环境已经成为大势所趋.重庆市近年来公共建筑数量迅速增长,这些公共建筑能耗较高,节能潜力较大.而作为节能改造的基础,把握
根据热力学和传热学理论,建立了板式间接蒸发式空冷器传递过程的微分方程组.引入空气湿球比热和对流换热系数,推导得到了基于空气湿球温度的数学传递模型.应用四阶-龙格库塔法求解了高炉循环水用板式蒸发冷却器基于湿球温度的传递模型,得到了热流体、喷淋水、空气干湿球温度的变化规律和各流体的换热强度情况.该分析模型为进一步分析蒸发式空冷器的热工性能和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高温工况下试验研究各类高温工质在不同类型的冷凝换热管外的冷凝换热特性,是研究开发高温热泵冷凝器的前提和基础.为此,笔者设计了高温工质冷凝换热试验台.该试验台由高温工质自然循环子系统、冷却水机械循环子系统和试验工况计算机监控子系统组成.在试验过程中,锅炉内蒸汽压力(温度)和试验段冷却水进口温度需要根据试验工况进行自动控制调节,同时冷却水流量的稳定性也直接影响试验工况的稳定性和试验结果.冷却水流量的
本文以北京某综合楼空调工程为例,根据工程特点和当地水文地质条件,提出两种可行的空调冷热源方案即常规冷热源方案(方案一)和结合水蓄能的地下水地源热泵方案(方案二).对上述两种方案进行了技术可行性分析,经济性分析和社会效益比较,分析得出两种方案技术上可行,结合水蓄能的地下水地源热泵方案运行控制要求较高,但该方案能源利用率高,运行费用低,在经济上具有明显优势,节能环保效益显著,对同类工程具有借鉴作用.
本文分别从理论和试验结果对比了集中空调和个性化空调,得出以下结论:个性化送风缩短了达到设计状态的作用时间,大大降低了气流的扰动,能迅速响应使用者的热舒适要求。个性化空调系统的温度差小于集中空调系统,个性化送风系统的PMV低,曲线响应负荷很快,能缩短达到同等水平的热舒适所需的时间,比集中空调节能45%,温度更均匀。
根据目前我国大型空调与小型空调耗电量的比例可知将冰蓄冷技术应用在小型空调上可更加有效地缓解电力峰谷负荷差问题.然而,相对于大型冰蓄冷空调的广泛应用,小型冰蓄冷空调的应用几乎还是空白.针对这一现况,本文以挖掘小型冰蓄冷空调系统的移峰填谷潜力为目的,围绕开发小型冰蓄冷空调系统这一主题展开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