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背景和目的]五叶山小橘(Glycosmis pentaphylla Retz)是芸香科山小橘属植物,分布于云南南部及西藏东南部各地.生于海拔600-1200米山坡或山沟杂木林中.越南西北部、老挝、缅甸及印度东北部也有分布.五叶山小橘是我国传统傣药,为滋补强壮药.其叶不仅用于治疗发热和肝病,还可作为驱虫药,也是良好的治疗湿疹或其它皮肤疾病的解毒剂;根煎剂可用于面部炎症,木材可用于治疗蛇咬伤.现代药
【机 构】
: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193
【出 处】
:
第四届中药材基地共建共享联盟恩施分论坛、201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资源学分会学术年会、2016药植论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五叶山小橘(Glycosmis pentaphylla Retz)是芸香科山小橘属植物,分布于云南南部及西藏东南部各地.生于海拔600-1200米山坡或山沟杂木林中.越南西北部、老挝、缅甸及印度东北部也有分布.五叶山小橘是我国传统傣药,为滋补强壮药.其叶不仅用于治疗发热和肝病,还可作为驱虫药,也是良好的治疗湿疹或其它皮肤疾病的解毒剂;根煎剂可用于面部炎症,木材可用于治疗蛇咬伤.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五叶山小橘茎及叶的醇提物具有抗微生物、抗氧化活性,同时表现出显著的体外抗肝癌活性,其中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为其主要的活性成分.
其他文献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人类相伴的疾病及相关的疾病谱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如何对疾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更重要的是如何预防或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人们健康水平,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我们应重视研究,发掘祖国医学宝库中"治未病"的科学论断。"治未病"的概念提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历代先贤医圣对治未病理论有不断的发展完善,形成了"未病先防,预病早
综述近年来中医对脾胃病的辨证治疗及研究、分析、归纳脾胃病的诊治思路与方法,进而总结其辨证治疗规律,以便有效的指导临床。
脾胃气化学说是一个新的学说,是研究脾胃之气的运动变化的学说,来源于脾胃学说和气化学说,该学说从脾胃的升降、出入、纳化、燥湿等四方面阐释人体消化吸收机制,并确立相关治则来指导临床.具体治则如下:运脾开胃;宣畅气机;以和为贵;治未病首重脾胃;外感健脾、重症护胃.
金属支架在结肠恶性梗阻中的应用逐渐广泛,无论是对于结肠恶性肿瘤导致的肠梗阻,采用择期手术或姑息保守治疗,肠梗阻金属支架置入均是一个非常理想的解决办法.目前,结肠恶性梗阻金属支架置入成功率较高,操作相对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并非所有支架置入都会一帆风顺,轻易成功,甚至有一些置放异常困难,风险极高,其中的辛苦艰难,只有操作者能深切体会,如何尽量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是我们追求的目标,现将我们既往放置
便秘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消化道症状,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证。病程6个月以上的则称为慢性便秘,其发病率高,病因复杂,往往给患者带来许多痛苦和烦恼,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本文从便秘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辨证论治、治法方药等方面综合论述中医对慢性便秘的认识。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临床难治性消化科疾病,目前此病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一般认为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不论临床诊断还是治疗都较为复杂。本文试通过"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的治痢绳墨,从"气"与"血"的角度即人体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探析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机与各阶段的治疗法则。
溃疡性结肠炎是消化内科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之一,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病情反复,迁延不愈。中医药在治疗上体现了一定的优势,尤其是中药保留灌肠,具有起效快、不良反应少、疗效确切等优点,展现了良好的临床前景,笔者通过检索近5年文献资料,从辩证施治灌肠、经验方及中成药灌肠治疗、中西药联合灌肠治疗、其他中医外治法联合灌肠治疗等4个方面的临床研究研究作以综述。
内容提要01.背景介绍02.模型研究03.中医药治疗机制研究04.不足与展望01背景介绍胃癌及胃癌前期变化
急性胰腺炎(AP)是指多种病因引起的胰酶激活,继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伴或不伴有其他器官功能改变的疾病.《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3)将急性胰腺炎分为轻度(MAP)、中度(MSAP)、重度(SAP).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占整个急性胰腺炎的10%~20%,是一种病情险恶、并发症多、病死率较高的急腹症.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观察,整理泄泻的诊疗方案、疗效、经济性等资料,对照《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评价该指南目前在临床上的适用性。方法:收集2014年2月至2014年6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脾胃病科就诊的63例泄泻患者的病例资料,观察诊断、辨证、理法方药、疗效及经济性,将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泄泻的诊疗规律,评价该指南的适用性。结论:通过临床病例观察泄泻的诊疗方案、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