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雷暴是发生在大气中伴随有狂风、暴雨、冰雹和雷电等激烈的天气现象,雷电是其中最强烈的一种.雷电所带来的瞬时高电压、大电流、强电磁辐射等物理效应会在瞬间带来巨大的破坏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网络技术和现代高科技逐步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雷电灾害的危害程度和造成的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豫西南地区主要包括了南阳、驻马店、信阳等县市地区,该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易有强对流天气产生,属于河南省雷暴的高发地区,对豫西南地区雷暴时空变化特征开展研究,有益于掌握当地的雷电活动规律,为当地政府防御雷电灾害提供有用的依据.本文利用豫西南地区30个观测站1951-2005 年55 年的雷暴日观测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小波分析和经验正交分解等方法,分析了豫西南地区雷暴日年变化、月变化、周期性变化规律及空间分布特征等.豫西南地区年平均雷暴日为27.19d,年际变化幅度较大,且阶段变化较为明显,从总体趋势上来看呈逐年减少状态,且每十年约减少2.19 天.四季均会有雷暴发生,夏季雷暴最多,约占全年雷暴出现日数的66.94%.一年中各月都有雷暴出现,7 月份雷暴日数达到最大值.根据豫西南地区雷暴日月变化将其全年划分为少雷电期、多雷电期和强雷电期等3 个不同的时期,少雷电期是10 月到次年2 月,平均月雷暴日数均小于1d;多雷电期是3~6 月以及9 月,平均月雷暴日数均位于1~5d 之间;强雷电期为7~8 月,平均月雷暴日数均大于6d.从对雷暴日的小波分析可以看出,在年际尺度(1-10 年)范围内,20 世纪60 年代至21 世纪初期,存在着8 年左右的短周期变化,在年代尺度(10 年以上)范围上,自1965 年到2005 年,存在着17~19 年的长周期变化.从EOF 分析的结果来看,豫西南地区的雷暴日空间分布特征主要有:整体上全区域雷暴异常变化较为一致,但是由于受气候特征的影响,雷暴日变化以秦岭-淮河线为界有南北差异,同时存在着局地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