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与空间--记东南大学本科二年级游船码头设计

来源 :2016全国建筑教育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ppom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空间与场地的课程主题出发,阐述东南大学二年级游船码头课题的设计思路与理念.本科二年级的游船码头设计,作为空间与场地主题教学的载体,从开始教案中对建筑场地的分解,到内一外、上一下、消隐一显现等关键词的引入,再到人的行为体验对空间生成的引导,试图组织一个整体的教学脉络。其中,场地的建筑化与建筑的场地化论题,在行为主线的串联下引发的空间意义,成为另一种进行空间分化的途径,成为可以通过人的基本体验进行设计推进的生成过程,成为场地中物化的建筑本体进行非物质性呈层,接近上台平台,室外候船则与架空的底层空间结合,形成人们接近水面的公共空间,让游船码头在成为一个交通性建筑的同时,也成为吸引人们停留的公共场所。
其他文献
传统村落风貌受损是社会、经济、技术发展所带来的乡村生产生活模式变化的结果.本文以浙江省义乌市赤岸镇尚阳村为例,总结了传统村落地域性特色衰减的多方面表现.在理解了问题的深层原因后,提出留住传统村落的设计要切实解决的问题:优化场所的动力来源、对待传统历史遗存的手段以及调控建设活动的方式.通过案例,本文对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综合性设计进行了反思,并提出在这类实践中应该注意二类容易踏入的误区:对地域性概念的理
从漫长的人类进程来看,首饰与服装一直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不同的是,早期的首饰主要作为服装的附属品,是一种装饰物,更多的只是为了彰显佩戴者的财富、身份和地位.所以,首饰多扮演装饰的功能.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推进,人类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发生显著地变化,因此,首饰发展到当代,首饰的功用和地位也随之产生了极大的变化.首先,当代首饰从传统首饰仅作为服装附属品和承担装饰功用中跳脱出来,形成一条独立的发展轨迹,
一个良好的品牌形象或者是企业形象可以使简单的产品承载企业的文化、精神、价值,并通过产品和形象塑造企业的文化精神和形象.实践证明良好的品牌形象会在同等质量下使产品索取较高的价值.良好的品牌策略是扩大产品营销,推广企业文化的重要步骤.一个有竞争力的企业,必须建立自己良好的、积极的和科学的品牌推广策略,并在品牌推广的过程中,提升企业的文化和品牌的核心价值,企业应有良好的国际视野,以高质量的产品为品牌宣传
针对目前国内建筑院系将建筑设计竞赛引入建筑设计课程的普遍现象,研究在建筑设计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中,如何将建筑设计竞赛系统而全面地融入到建筑教学体系的各个层面当中,并结合教学实践进一步展开讨论,探索可能的实践途径.
随着城市建设逐步从"空间增量"设计走向"存量空间"优化,面对日趋复杂的城市更新问题,城市设计教学必须将"设计"作为一种研究城市问题的方法,通过研究性城市设计教学,引导学生发现和分析城市问题,并找到解决城市问题的途径.本课题针对旧城区中高校与城市整合问题,研究高校与城市共生发展的城市更新设计,强调整体思维、综合分析及研究创新,提高学生应对复杂城市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教学法"是平衡教学时间和讨论深度的有效方法,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建立语言与研究对象的关联而形成讨论焦点.本论文以"同济大学-世界高层建筑与都市人居学会"研究生联合教学为例,分析"高校-机构-企业"国际合作模式面临的挑战,探讨"关键词教学法"在研究型设计课程中的拓展和应用,以增进校企间高效互动,兼顾研究深度广度,并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
本文记录了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生设计课中建造实践课程之一的"稻田守望"项目从设计研究到建造实现的过程,探讨了真实环境中如何利用传统的竹木材料和工艺、拓展建造的可能性,以及建造对于建筑设计教学的意义.四个月的课程中,学生们经历了建筑学中一系列最基础的问题,从功能、形式到材料与建造。当代建筑教育中对“空间”的强调,某种程度上又造成了建造与设计的分离,而具体环境中的真实建造使得设计变得不再抽象,建造工艺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在基础教学中探索建造课程已逾二十年,随着建造主题的演进,对于建造材料的选择经历了多次调整.教学中对于材料的选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材料的变化会对教学目标、过程及结果形成较大的影响.每一项设计教学活动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任务,要经过通盘梳理和精心设计。在基础教学中的建造教学环节,选择适当的材料极为重要,须能够将教学内容以启发性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从而让学生完成训练,达到教学目标。同时材料
本文通过对建筑设计基础教育中的建造教学实践案例,进行实地学习观察、教学操作和教学反馈,透过建造现象本身来反观建筑设计基础教育思路的转变.以"观察—反思—更新"的脉络,对建筑设计基础教育体系进行研究与优化.建造教学实质在于针对传统的设计教学和学习方式的反思,其意义在于建筑本质的回归。在一定程度上,建造是建筑的起点,也是建筑的终点。在真实的建造中,比单纯的图纸设计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更多建筑和空间尺度的
"计算机表达"是"软件操作"与"课程设计"之间的纽带.开设于天津大学本科二年级下学期的WH建筑课,就以空间表达的What与How为主线,试图以一种"启发式"和"实践性"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设计表达中建模、渲染、后期、分析图和排版等各方面各个击破,激发同学建筑空间设计表达的兴趣,并建立一种"可持续"的传承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