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羊毛醇为主要原料,P2O5为磷酸化试剂,通过正交试验,对制备羊毛醇磷酸酯的主要影响因素反应物量比、温度、时间等进行了优化,合成了磷酸化羊毛醇酯,得出最佳工艺量比n(羟基)∶n(P2O5)=3.5∶1,反应温度为75℃,反应时间为3.5h。并对反应产物进行了表征。
【机 构】
:
陕西科技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
【出 处】
:
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第103次学术会议暨2007全国皮革化学品学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羊毛醇为主要原料,P2O5为磷酸化试剂,通过正交试验,对制备羊毛醇磷酸酯的主要影响因素反应物量比、温度、时间等进行了优化,合成了磷酸化羊毛醇酯,得出最佳工艺量比n(羟基)∶n(P2O5)=3.5∶1,反应温度为75℃,反应时间为3.5h。并对反应产物进行了表征。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液膜萃取前处理工艺,去除了大部分焦化废水的浓氨污染物并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的水解(酸化)、膜生物反应器单元处理工艺提供了可行的基础。试验结果表明,液膜萃取前处理焦化废水的污染物(包括液膜萃取前的预处理)的去除率均在70%左右,废水的可生化性由约0.261提高到0.543,可生化性提高了52.1%,水解(酸化)、膜生物反应器单元组合工艺处理焦化废水,可达到国家冶金行业排放标准。
制革是传统的工业,但今天的制革废水污染正在阻碍着我国制革工业的发展。制革废水中的污染物源于材料的残余。纵观近几年科技工作者发表论文和研究对清洁技术的认识,以天然的蛋白质、多糖、生物酶和一些矿物质及其改性产品多数是环境友好的,但缺少工业化。高吸收,低污排放是清洁技术的目标,但缺乏确切定义。清洁技术可以和谐环境与制革工业发展的矛盾,皮化材料又首当其冲。
在催化剂作用下,精制泔水油脂(PO)直接与N,N-二甲基-1,3-丙二胺(PDA)发生酰胺化反应,制得中间体脂肪酰胺丙基二甲基胺(FAA),中间体FAA与氯乙酸钠进行季铵化反应,制得脂肪酰胺丙基甜菜碱型两性加脂剂(FAB)。具体的条件为:在PO用量确定的情况下,PDA用量为PO的可转化脂肪酸(FA)物质的量的30%,在110℃和1.0%氢氧化钾催化剂作用下,反应2h;再加入适量氯乙酸钠,80~85
介绍了氨基树脂鞣剂的种类及其进展。强调,开发和研制多性能复合型氨基树脂复鞣剂并使其产品系列化乃是今后氨基树脂鞣剂的发展方向。指出,加强对氨基树脂鞣剂的合成及应用性能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以氯化苄与N,N-二乙基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为原料,合成了有机硅季铵盐:二乙基-苯甲基-(甲基-二甲氧基硅丙基)氯化铵(BnSiChA)。用IR及1HNMR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对其表面活性及微乳液行为进行了研究,绘制了产物与正丁醇、水、D4体系的拟三元相图,发现其微乳液结构为w/o和o/w两种形式,测得其临界胶束浓度为1g/L。
在叔丁醇钾催化下进行环氧丙烷的本体阴离子聚合,用原位红外技术对聚合过程进行跟踪研究,并用激光光散射和核磁共振两种方法测定了产物的分子量,发现该条件下聚环氧丙烷的分子量存在一个上限,而且,制约分子量增加的因素除了链转移反应外,还存在阴离子活性中心失活的现象。
本文通过计算化学的方法对甲醛、戊二醛、糠醛、鳞盐、双氰胺、三聚氰胺等小分子有机鞣剂,以及丙烯酸树脂、酚醛树脂、聚乙烯醇、鳞盐尿素聚合物、缩合类单宁、水解类单宁等大分子鞣剂片段进行研究,分别分析其三维结构、分子电荷分布,并预测其1HNMR和13C NMR谱图,为今后有机鞣剂的改性、结构的表征、分子活性以及有机鞣机理研究提供指导。
根据浊度法,采用紫外-可见光光谱对所合成的非离子型聚氨酯表面活性剂对甲苯的增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所合成的两嵌段和三嵌段聚氨酯表面活性剂对甲苯皆具有良好的增溶效果。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可能的增溶模型,对甲苯的增溶位置进行了探讨。
采用界面聚合法以对苯二甲酰氯、乙二胺为单体,制备分散蓝2BLN微胶囊;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分散染料微胶囊中染料扩散到丙酮溶液中的吸光度。确定制备工艺条件中芯壁比、相比、乳化剂的用量和搅拌速度对分散染料聚酰胺微胶囊缓释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散染料聚酰胺微胶囊制备工艺条件不同,对其缓释性有不同的影响。
本文以微晶纤维素(MCC)为原料,高碘酸钠为氧化剂,采用正交实验考察了各种条件对氧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醛基含量的顺序依次是投料比、时间、pH以及温度。通过正交实验得到氧化的最佳条件为:高碘酸钠和微晶纤维素投料比为1.0,反应温度30℃,pH=5,反应时间8h。通过FTIR,XRD和SEM等手段对产物双醛纤维素进行了表征,双醛纤维素在微粒形态,光谱特征,功能基团含量,晶体结构方面,均与微晶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