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微电流刺激治疗不同亚型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研究

来源 :第22届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全国年会暨心身医学国际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go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抽动障碍是儿童期最常见的心理行为疾病.国外统计显示整体人群发病率为0.07%,国内尚未相关流行病学资料.目前治疗方法多为药物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复发率高,长期用药不良反应明显.对于正处于成长发育期的儿童,这些副作用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及健康发育,大多数家长不愿意长期使用此类药物.加强非药物治疗抽动症具有很大的临床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探讨抽动障碍儿童经颅微电流治疗前后症状缓解程度,对经颅微电流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
其他文献
背景:干眼症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13%-56%[1-4],已有实验证实糖尿病是干眼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糖尿病患者干眼症发病率高达54%%[4-5]。迄今,人们对糖尿病导致干眼症的病理过程已有初步了解,除常见的导致泪液分泌减少,泪膜稳定性下降的原因外,糖尿病患者高血糖导致细胞内液高渗透压[6],山梨醇代谢通路紊乱,胞内山梨醇聚集,致泪腺细胞肿胀,损伤[7],从而使泪液分泌减少,糖尿病患者较非糖
会议
目的:探讨过敏性结膜炎儿童的泪膜功能,并分析其与儿童干眼的相关性.方法:取2016年3-5月在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就诊儿童55例,平均年龄5±2.05岁,男女不限.充分知情同意原则下,临床诊断为过敏性结膜炎视力在正常对应年龄视力的30例儿童作为观察组,眼表及视力检查正常的儿童25例作为对照组.应用眼表分析仪分别进行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ltest)、第一次、第二次泪膜破裂时间(BUT)、
会议
目的:分析人工泪液对干眼患者泪膜稳定性和视觉质量的作用,旨在探索人工泪液对维持泪膜稳定和改善视觉质量时间规律,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根据眼表疾病指数评分(OSDI评分)、泪膜BUT和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xt)纳入干眼患者10人10眼.采用眼表综合分析测量平均泪膜破裂时间(avBUT),并用OQAS-Ⅱ测量平均散射指数(mean OSI).给予一滴0.1%玻璃酸钠滴眼液(海露,Hy
会议
目的:探讨免疫相关性疾病所致干眼的临床特点.方法:研究分为两组:单纯性干眼组;免疫系统相关性干眼组.单纯性干眼组: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眼表专科门诊确诊的未合并全身病变的单纯性干眼患者224例,男性86例,女性138例,年龄18岁~78岁,平均年龄53.6岁.
会议
目的:探讨华北成年人群干眼病患病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了解其干眼病发病特点,为干眼病预防和治疗提供思路。方法:选取华北地区干部培训班参加体检人员为受检对象,所有人员填写干眼病问卷调查表,对有干眼症状人群进行泪膜破裂时间(tear film break-up time,BUT)检查,依据亚洲最新干眼病诊断标准进行诊断,采用t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会议
目的 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的情绪状况改变及其与脑白质病变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纳入2015年5月-2016年5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或病房住院的77例皮质下缺血性CSVD患者(CSVD组)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于健康体检中心查体或病房住院的90例无认知功能障碍且头MRI正常者为健康对照组(HC组),对
目的 探讨卒中后抑郁患者脑内神经递质活性的变化与SSRI类药物治疗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卒中后抑郁患者,共100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卒中后抑郁康复治疗和活血化瘀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采用SSRI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目的 通过观测急性胃粘膜损伤大鼠的胃粘膜形态学变化、胃组织炎症损伤的病理学评分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来探讨文拉法辛对大鼠急性胃粘膜损伤的影响及可能的相关机制。方法 取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应激组(B组)、文拉法辛组+应激(C组),奥美拉唑组+应激(D组)每组8只。采用冷水浸束缚应激方法制作AGML模型,于应激7h后检测胃粘膜组织MDA水平、大体及光镜下胃粘膜损伤
目的 随着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以互联网为主体的新媒体技术优势显现,并影响广泛,科普活动也迎来了新媒体传播时代。对于心理卫生工作而言,新媒体环境下面向社会进行科普传播,既带来了新的机遇,也蕴含着新的挑战。本文以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你的身体会说话·心理冲突躯体化"项目为例,结合新媒体的传播特性,分析心理卫生科普工作在新媒体时代的机遇和挑战,进而为心理卫生科普提出可以借鉴的工作新思路。
目的 了解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精神状况、生活质量情况,并探讨精神因素与疾病活动度、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 对符合IBD诊断标准的50例患者,其中克罗恩病(CD) 30例,溃疡性结肠炎(UC) 20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进行SDS、SAS、IBD-Q问卷调查,通过统计学处理,比较IBD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抑郁、焦虑、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并进行抑郁、焦虑的相关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