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能源时代,我国西北中新生界沉积盆地铀矿资源倍受关注,并成为铀资源增储主力军.以柴达木盆地冷湖三号背斜下侏罗统为例,通过GR 测井铀异常普查、异常段岩心观察、井震解释和调研总结等工作,理清铀异常分布规律,探究铀富集成矿的过程和控制因素,总结铀富集成矿的综合地质模式,详述如下:(1)柴达木盆地冷湖3 号背斜下侏罗统主要发期其周缘成为氧化—还原过渡带,促进铀再次富集并形成矿体,新生代冷湖地区的油气活动为地层提供了丰富的还原介质,使先期形成的铀矿体在漫长的埋藏阶段免遭破坏;(5)柴达木盆地冷湖三号背斜下侏罗统铀富集成矿是各种成矿地质条件在时间和空间上耦合的结果,成矿过程可分为早侏罗世铀预富集,中侏罗—早白垩世赋矿层埋藏,晚白垩—古新世铀主成矿,始新世—中中新期铀矿体保护,和中中新期至今铀矿体调整五个阶段.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和湖相,前者由水下分流河道、支流间湾、河口坝和席状砂组成,其中水下分流河道砂体集中分布在下侏罗统下部,退积为主,中部支流间湾泥炭和煤较密集,上部由湖相泥岩过渡到席状砂和厚层河口坝砂体,进积形态,整体为先推进后进积,先湖侵再湖退的沉积旋回;(2)冷湖三号背斜发育18 段铀异常,累积厚度173.5 m,其中五级铀异常6 个,累积厚度97.7m,异常段位于湖侵域末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与支流间湾泥炭、煤不等厚互层处,异常段整体为灰色和深灰色,下伏和上覆地层中砂岩、砾岩层为灰色和深灰色,但渗透性差的泥岩仍保留主成矿期的氧化次生色,往湖心为厚层灰色泥岩,往盆缘方向为厚层辫状河三角洲砂体,异常段位置即为古氧化—还原带位置;(3)柴达木盆地周缘分布着东昆仑山、祁连山和阿尔金三大优质铀源,早侏罗世以来200M 年间,柴达木盆地经历八次冷暖干湿间的转化和两次大规模的沉降和抬升,其中晚白垩—古新世期间气候干热,构造强烈,柴达木盆地整体抬升剥蚀,是为柴达木盆地侏罗系铀成矿的主成矿期;(4)冷湖3 号背斜矿化层段大量发育泥炭和薄煤层在铀预富集过程中吸附、还原和固定了大量游离铀,在主成矿期其周缘成为氧化—还原过渡带,促进铀再次富集并形成矿体,新生代冷湖地区的油气活动为地层提供了丰富的还原介质,使先期形成的铀矿体在漫长的埋藏阶段免遭破坏;(5)柴达木盆地冷湖三号背斜下侏罗统铀富集成矿是各种成矿地质条件在时间和空间上耦合的结果,成矿过程可分为早侏罗世铀预富集,中侏罗—早白垩世赋矿层埋藏,晚白垩—古新世铀主成矿,始新世—中中新期铀矿体保护,和中中新期至今铀矿体调整五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