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虫杂交棉F、F代抗虫效应研究

来源 :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保护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研究了转Bt基因抗虫杂交棉F〈,1〉、F〈,2〉代对棉铃虫的抗性效应。田间抗虫性鉴定、室内生物测定及产量试验结果表明,抗虫杂交棉F〈,1〉对棉铃虫具有良好的抗性,二代棉铃虫发生高峰期,虫口减退率为67.75℅(田间结果)和77.92℅(室内结果)。F〈,2〉代对棉铃虫仍具有一定的抗性,二、三代棉铃虫发生高峰期,虫口减退率为42.69℅(田间结果)和65.41℅(室内结果),非防治区与防治区产量之比为76.16℅和95.31℅。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明胶和变性淀粉为基质,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苏云金芽胞杆菌微胶囊剂.与原粉相比,微胶囊剂的抗紫外性能有了明显的提高,紫外照射8hr效价的损失10﹪,还不到原粉处理1hr的损失.加速贮藏(54±2℃,14d)后效价下降5.5﹪,这表明微胶囊包被能提高制剂的货价寿命.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微胶囊制剂喷洒7天后对棉铃虫的致死率仍然达到71.﹪,而同样剂量的可湿性粉剂杀虫活性基本丧失;而且微胶囊制剂的粘附
以阿维链霉菌(Streptomyces avermitilis)野生型菌株ATCC31267构建基因缺失载体pXF05(pKC1139::△aveR1+△aveR2),将其转入野生型菌株ATCC31267、高产菌株B-1-7和仅产阿维菌素B组分的高产菌株D73-12,通过缺失质粒pXF05和染色体之间的同源双交换,对染色体上的aveR1,aveR2进行缺失.由于缺失突变株是在染色体上通过同源双交换
地衣芽孢杆菌W10去菌液对灰葡萄孢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经去菌液处理的病菌菌丝出现原生质收缩、细胞膨大畸形、细胞壁破裂及原生质外渗现象,菌丝不能继续生长;病菌产孢数、孢子萌发率和芽管长度分别比对照下降83.64﹪、33.71﹪和57.69﹪.另外去菌液不能抑制菌核萌发,但能推迟菌核萌发时间.因此地衣芽孢杆菌W10菌株对灰葡萄孢的抑制机理主要是破坏菌丝细胞、抑制孢子萌发和芽管生长.去菌液经硫酸铵沉淀后分
本文研究了3个不同来源的粘帚霉菌株GW-1-1,HL-2-1,GJ-1-1在6种不同固体培养基上培养性状和产孢量.结果表明,3个菌株在6种固体培养基上均能正常生长,但其产孢量差异显著,在以棉籽壳、麸皮、豆饼为原料的B配方培养基上,3个菌株都能良好生长,而且产孢量大,其中HL-2-1可达8.27×10个/g,GW-1-1产孢量达6.98×10个/g,GJ-1-1可达5.38×10个/g,该固体培养基
选用具有天然标记的产核黄素的苏云金杆菌CH菌株作为供试菌株,在室内模拟条件下对苏云金杆菌在土壤中与钾细菌、磷细菌及土壤中固有芽孢杆菌之间消长动态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比较自然土壤中芽孢杆菌菌数的变化,明确了Bt与土壤中固有的芽孢杆菌之间不存在拮抗关系.在自然土壤中,供试苏云金杆菌与钾细菌或磷细菌混合添加处理与分别添加处理土样中菌数的消长变化趋势几乎完全相同,由此可以说明,它们之间也不存在拮抗关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应用无敌益虫防治害虫的国家,为了减少污染和农产品农药残留,推广生物防治技术.本文介绍了几种典型的生物制剂及其使用方法.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用18﹪绿野种衣剂以药剂、种子重量1:50的比例对百合种球进行包衣,其综合效果最好,成苗率达100﹪,产量较对照增加150.00﹪,对茎腐病和根腐病的防效分别达89.41﹪和87.85﹪,且对百合生长安全.其他10种药剂处理中,只有50﹪施保功处理的效果较好.
通过田间试验看出,阿维菌素不同的剂型对害虫、害螨的防治效果存在较大的差异.和乳油剂型相比,可湿性粉剂和微囊悬浮剂对二斑叶螨的速效性、持效性明显较差,但微乳剂和乳油剂型的防治效果差异不大,均有很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微乳剂对环境比乳油相对安全,值得进一步推广.对不同含量乳油制剂试验看出,阿维菌素较难配制成过高含量的乳油制剂,低含量的制剂更易发挥阿维菌素有效成分的作用.对加入增效剂的阿维菌素试验看出,增
本文介绍了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乳剂的研究结果、产品特点、产品稳定性、药效试验等情况.该产品与乳油剂型相比具有污染小,展着性好,渗透性强,杀虫毒性高,杀虫谱广、使用安全方便等特点.
该文对同源种群不同农药品种诱导的棉铃虫抗药性种群进行了RAPD分析,并与敏感种群作了比较。4个种群间的平均相似性系统为0.78。随机扩增的DNA指纹图谱不仅可以明显区分抗性种群和敏感种群。而且可以区分不同农药品种的诱导的抗性种群。为抗感种群和抗性链锁基因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