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纳米技术的飞速进步,在器件中引入各种纳米结构以提高光电转换效率成为目前太阳能电池技术的研究趋势,其中最有潜力的技术之一就是在纳米线结构上直接制备太阳能电池,很大程度减小了材料消耗,提高"陷光效应"和载流子收集,从而提高电池效率并降低成本.提出一种新型的制备径向结太阳能电池的纳米材料—氧化铜纳米线。氧化铜是一种低毒性的、原料丰富的材料,其禁带宽带为1.24eV,非常接近晶体硅的禁带宽度,很多研究
【机 构】
: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3
【出 处】
:
第十二届全国硅基光电子材料及器件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纳米技术的飞速进步,在器件中引入各种纳米结构以提高光电转换效率成为目前太阳能电池技术的研究趋势,其中最有潜力的技术之一就是在纳米线结构上直接制备太阳能电池,很大程度减小了材料消耗,提高"陷光效应"和载流子收集,从而提高电池效率并降低成本.提出一种新型的制备径向结太阳能电池的纳米材料—氧化铜纳米线。氧化铜是一种低毒性的、原料丰富的材料,其禁带宽带为1.24eV,非常接近晶体硅的禁带宽度,很多研究表明,氧化铜呈现P型特性,不仅可以作为光吸收层,而且与晶体硅接触会形成内建电场较大的结区,所以本论文尝试用氧化铜纳米线作为P型材料构建3D结构的径向结薄膜太阳能电池。
其他文献
包含有纳米硅颗粒的富硅碳化硅(nc-Si/SiCx)薄膜由于其带隙可调等诸多特性,在硅基光电器件中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已有报道指出,由于硼掺杂的nc-Si/SiCx材料具有较宽的带隙(~2.2eV)和较高的电导率(~10-3S/cm),可以将其作为n-i-p结构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窗口层,提高了电池的开路电压和短波长波段的外量子效率1,在本文工作中,制备了掺硼的非晶富硅碳化硅薄膜,并通过900℃高温
电磁场的"热点(hot spot)"是电磁场强烈增强的区域,通常形成于耦合结构尤其是金属颗粒之间或者金属颗粒与金属薄膜之间的纳米间隙中.近年来,多个研究组报道了三角棱柱尖端耦合的金属蝶形纳米天线.设计了一种高折射率的全介质蝶形纳米阵列结构,在去除金属的本征损耗的同时,仍然能够在介质颗粒的纳米尺度间隙中形成热点,具有优异的场增强效果。
锗锡是硅基光电子领域最有潜力的材料之一.锗锡不仅可以通过锡组分来调节带隙和能带结构,实现0~0.8eV的带隙可调和间接带隙与直接带隙能带结构的转变,而且锗锡是四族材料,可以兼容现有的硅CMOS工艺.然而,由于锗锡与硅之间具有14%的晶格失配,且锡在锗中的固溶度低于1%,这使得在硅上外延锗锡,特别是高锡组分的锗锡困难重重.尽管如此,人们采用CVD和MBE技术在硅衬底上已经成功外延出锗锡材料,并制备了
基于SOI上Ge虚衬底生长SiGe/Ge多量子阱材料制备了垂直共振腔发光二极管(RCLED).发现RCLED发光强度随注入电流密度增加出现非线性放大,同时在大注入电流密度下出现了FP腔模,说明了Ge在电泵浦下净光增益的存在.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器件结构设计了出射波长为1600nm的SOI上SiGe/Ge多量子阱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
传统的电互连因其有限带宽和高功耗,发展遇到了瓶颈.硅基光互连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下一代互连技术,但由于硅是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发光效率低,实现CMOS工艺可兼容的硅基通信波段发光是巨大的挑战,亟需突破.锗量子点具备发光波段在通信波长内,与CMOS工艺兼容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实现硅基发光器件的可行途径.本文以实现高Q值的锗量子点发光为目标,在包含有13层锗量子点的340nm厚顶层的SOI上,设计制备纳
GeSn合金材料性质优良,由于具有高电子迁移率和能带可调节的优点,近年来在硅基微电子和光电子学领域里备受关注.然而在Si衬底上外延生长高质量的GeSn合金存在着诸多挑战,如:固溶度小、晶格失配等.目前常规的硅基异质外延方法是先在Si衬底上低温生长一层Ge虚衬底,再在Ge虚衬底上实现高质量GeSn合金外延.然而,Ge虚衬底中的穿透位错会延伸到GeSn合金层中,使得GeSn合金中缺陷在106cm-2以
自组装锗量子点因其发光在1550nm左右的通信波段,并且其生长方式与CMOS工艺兼容,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与研究.利用各种微纳谐振腔结构提升Ge量子点的荧光品质,有望成为实现硅基集成的片上光源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光子晶体平板作为F-P腔反射镜,来增强腔内部的Ge量子点荧光,低温下获得一系列近似等间距的法诺线型共振峰。其中,F-P腔模式因其在水平方向的F-P腔内部谐振,在垂直方向出射很少,可以类比成
利用射频溅射法在p+-Si上沉积Er3+掺杂的TiO2薄膜,分别在氧气气氛中经过650℃和850℃热处理2小时后,器件表现出不同的电致发光行为.650℃热处理的TiO2:Er薄膜器件只在一定的正向偏压(p+-Si接﹢为正向偏压)下发光,其电致发光谱中包含与TiO2中氧空位相关的宽包峰以及Er3+的特征峰,器件在反向偏压下不发光;而850℃热处理的TiO2:Er薄膜器件只在一定的反向偏压下发光,其电
太阳电池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如此一来,要使太阳电池成本降低,须提出几个方案解决,因此本研究利用液相沉积法开发抗反射薄膜制程技术,进而取代PECVD制备抗反射薄膜之技术,其目的是降低太阳电池制造成本,以达到太阳电池于生活中的普及率.本研究利用液相沉积法搭配六氟钛酸铵和硼酸于硅基板上制备二氧化钛抗反射薄膜,并应用于太阳电池上。液相沉积法为低温制程、具选择性沉积、大面积生产、薄膜成分容易调整,以及可批次量
实现硅基光互连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获得与当今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兼容的高效硅基光源.掺铒硅基材料由于其发光峰位于1.54μm光通信波段而备受瞩目.同时为了达到足够的光增益,足够高的铒浓度是必要的.于是铒含量高达1022cm-3的硅酸铒材料便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通过电子束蒸发(EBE)制备了掺有不同铒含量的二氧化硅薄膜。表1列出了各个薄膜中的铒含量。由于Er203和Si02混合靶材中Er203和Si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