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下腰椎节段运动范围大,当发生结核治疗不当时,较易导致严重的后凸畸形伴神经损伤,因此需及时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然而由于其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及疾病特点,目前在手术方式选择上仍存在争议.对待老年下腰椎结核患者,应当综合评判病情,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当结核导致下腰椎失稳、神经受压时,在对伴发疾病及并发症进行系统评估和积极处理后,可考虑实施手术治疗。本研究表明,老年下腰椎脊柱结核患者可耐受前后路联合手术,前方
【机 构】
: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510405广州市
【出 处】
: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脊柱病专业委员会暨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关节病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腰椎节段运动范围大,当发生结核治疗不当时,较易导致严重的后凸畸形伴神经损伤,因此需及时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然而由于其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及疾病特点,目前在手术方式选择上仍存在争议.对待老年下腰椎结核患者,应当综合评判病情,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当结核导致下腰椎失稳、神经受压时,在对伴发疾病及并发症进行系统评估和积极处理后,可考虑实施手术治疗。本研究表明,老年下腰椎脊柱结核患者可耐受前后路联合手术,前方病灶的彻底清除及后路坚强的内固定可重建脊柱稳定,有助于病灶愈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加快疾病痊愈步伐,联合术后系统抗结核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其他文献
股骨头坏死的保髋治疗并不因为THA技术的成熟而失去临床价值与科学意义,但对保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初的疼痛是塌陷的最直接预警信号,要给予足够的警惕;打压支撑植骨围绕修复、稳定、预防与纠正塌陷设计,符合围塌陷期病理特点,但在手术操作、植骨材料、打压技巧、支撑方法、促进修复等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围塌陷期存在的各种不稳定与缺血环境是坏死修复的困难所在,配合包括中医药在内的新技术有望提高疗效;以中医药为
近年来关节镜下做半月板修补术已十分普遍.然而,有些病人在作了关节镜下半月板修补术后,由于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及再次受外伤等原因而需要再次手术.因此,总结首次半月板损伤行关节镜治疗后再手术的原因,有助于提高对半月板病变的认识和手术技能.提高术者关节镜技术是预防半月板再次手术的关键途径。有效地康复可起到促进半月板愈合、增强肌力及增进关节稳定,避免或减轻软骨退变,防止术后关节僵硬等作用。
色素沉着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是一种发生在关节滑膜及鞘膜的慢性病变,可分为局限性和弥漫性两种.本研究共收集了2005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骨科14例膝关节弥漫性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患者.对所有患者均予以关节镜下关节内病变切除术,必要时辅以开放手术,术后辅以关节内放疗,效果良好.
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是由嘌呤代谢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致使尿酸沉积在关节囊、滑膜囊、软骨、骨质而引起的关节周围软组织出现明显红肿热痛,局部不能忍受被单覆盖或周围震动,午夜疼痛惊醒,痛如刀割或咬噬样的慢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疼痛严重难以忍受,膝关节局部疼痛在活动及负重时加重明显,可伴有全身发热症状.术后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关节镜诊治是对痛风性膝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的较好选择,易为患者接受。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是治疗中老年患者因膝骨关节炎引起的疼痛、关节功能障碍的一种安全并能重建关节功能的有效手术方法.以往研究表明固定平台型假体虽是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主流设计和选择,但其存在聚乙烯磨损等问题,这也是TKA术后中远期松动的重要原因;而活动平台型假体在设计上更接近人体膝关节生理,聚乙烯衬垫的曲面设计增加接触面积、减少聚乙烯的接触应力,从而减少磨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低应力和自由旋转之间
脊柱骨折最常发生在胸腰段,而胸腰椎爆裂骨折是胸腰椎骨折中最常见的类型,占脊柱骨折的10-20%,占胸腰椎骨折的50%以上,多为强大暴力加上轴向压力和不同程度的屈曲或旋转力作用下造成的脊柱损伤:椎体崩解塌陷、椎管受压和脊柱不稳,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脊髓或马尾、神经根损伤,引起截瘫、疼痛以及残疾,给患者的生理、心理、经济及社会功能等方面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是Sino内固定系统,Sino内
作为非融合技术的一种,近年来经椎弓根固定的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在国外得到了较广泛应用,临床报道效果较佳.目前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作为一种非融合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日渐广泛,疗效受到肯定。与普通融合技术相比,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固定后椎间盘应力分布更符合生理状态,其灵活性可以避免相邻节段的早期退变,在减少椎间盘负荷的同时又能保证一定范围内的运动。结合微创手术技术,可以更好地发挥Dynesys
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入路可分为三种,前路,后路及前后路联合.而对于3个节段及以上的多节段椎间盘突出,尤其是伴有发育性椎管狭窄的CSM,采取何种入路一直是临床争论不休的问题.争论的核心问题是"弓弦原理"主导下的颈椎曲度对于脊髓漂移的意义,大部分后路手术的支持者,将脊髓向后漂移作为脊髓减压、手术成功的标志.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手术入路的选择上,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后凸不应视为后路手术的绝对禁忌症。
Sachs和Fraenkel在1900年行腰椎椎板切除术治疗1例间歇性跛行的患者,首次报导了腰椎管狭窄症及其手术方法.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原则在于减压,目前有局限性或多部位的全椎板切除术、开窗减压术两种术式,如伴有椎间盘突出、腰椎不稳则常行椎间融合或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由于多裂肌主要参与脊柱动力性稳定,对于多裂肌损伤后容积与功能变化、术后腰痛相关性还需深入研究。本研究为早期临床报告结果,目前还缺乏长
对于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临床上普遍应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进行复位固定,其优点是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减少固定融合节段,避免了前路手术易损伤腹腔脏器、血管及术后并发症多等风险,有利于术后恢复.随着临床长期随访的发现,传统的后路短节段跨伤椎4钉内固定术术后骨折椎复位高度欠佳及发生内固定失效、后凸畸形等的并发症逐渐增多.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并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复位效果理想,前中柱重建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