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鳞状细胞癌一般发生于鳞状上皮被覆的部位,如皮肤、口腔、唇、子宫颈、阴道、食管、喉、阴茎等处,而支气管、肾盂、胆囊等处虽不被鳞状上皮覆盖,但可以通过鳞状上皮化生发生鳞状
【出 处】
:
第十二届全国大肠癌学术会议暨江苏省第九届腹腔镜外科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鳞状细胞癌一般发生于鳞状上皮被覆的部位,如皮肤、口腔、唇、子宫颈、阴道、食管、喉、阴茎等处,而支气管、肾盂、胆囊等处虽不被鳞状上皮覆盖,但可以通过鳞状上皮化生发生鳞状细胞癌,少见于无鳞状细胞发生的部位。由于回肓部以腺上皮为主,无鳞状上皮覆盖,故原发性同盲部鳞状细胞癌十分罕见,发病率仅占结肠癌的0.035%。诊断也应当极其慎重。原发性回盲部鳞状细胞癌诊断标准:1:没有其他部位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的证据;2:在肿瘤和肛门鳞状上皮之间无延续或者过度;3:受累肠管与被覆鳞状上皮部位无瘘管连接;4:细胞间桥伴或不伴角化珠形成,但没有黏蛋白无腺上皮分化。原发性回盲部鳞状细胞癌的发病机制有以下几种可能:来源于慢性炎症等原因所致鳞状上皮化生;2.由于基因组紊乱和接下来的恶性改变导致多潜能干细胞向鳞状细胞的异常分化;3.源自外胚层细胞的胚胎巢穴(衍化细胞)残留;4.粘膜损伤引起的未分化细胞或基底细胞的增殖转化;5.外伤、手术等原因所致鳞状上皮细胞残留种植。本例患者无特殊病史,胸部X片及腹部CT排除其他部位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可能,免疫组化AE1/AE3(+)提示上皮源性肿瘤,P63(+)+P40(+)、CK5/6(+)提示为鳞状细胞癌,CDX2(-),排除腺癌可能,CGA(-)、Syn(-)排除神经内分泌来源,符合原发性鳞癌的病理学特点,Ki67阳性主要是组织增殖情况,结合病史,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原发性同盲部鳞状细胞癌诊断明确。术后分期T3N0M0,未做辅助治疗,给予定期复查,目前术后14个月,复查未见异常。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直肠癌各临床参数与短程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相关性. 方法:随机选择65例肿瘤下界距肛缘<7cm的可切除直肠癌患者行伊立替康+5Fu/Lv联合25Gy(5×5)短程强化超分割放疗.
目的:探讨并分析全麻截石位术后垂腕的发生原因.方法:分析我院3例截石位直肠癌手术后垂腕患者发生的原凶.结果:本组3例患者2例自行痊愈,1例患者术后9个月后给予肌腱转位手术进行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5Fu/Ly联合短程强化超分割放疗新辅助方案治疗低位直肠癌的近远期疗效. 方法:选取2002年4月至2013年10月间低位直肠癌患者130例(肿瘤下缘距肛缘<7cm)并随
目的:观察短程强化超分割放疗方案30Gy和25Gy放射剂量对中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的疗效. 方法:选取2005年12月~2013年2月中低位直肠癌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为两组:A组30Gy,B
背景:在腹腔内进行腹腔镜结肠吻合操作困难,常用的方法是腹腔镜完成结肠游离后辅助腹壁小切口,取出标本和结肠在体外切除和吻合.研究应用腹腔镜技术在腹腔内进行肠吻合的
1982年Heald教授提出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概念,盆腔筋膜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对其结构与层次的认识对于直肠癌的影像学诊断与手术治疗都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在对盆腔筋膜
直肠侧切带是直肠周围重要的支持结构,在直肠癌手术,特别是直肠癌低位保肛手术中有重要的意义。但南于直肠周围解剖结构复杂,加上直肠侧韧带的走行多存在变异,关于直肠侧韧带
目的:探讨经肛门加固吻合口并置日减压管技术在腹腔镜低(超低)位直肠癌(距离肛缘8cm的直肠癌,距离肛缘5cm以下称为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减少吻合口瘘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
目的 研究头侧中间入路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操作技术、安全性、可行性、肿瘤根治性和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5年9月20例头侧中间入路腹腔镜直肠癌根治
Background The Cancer Gename Atlas (TCGA) is a comprehensive and coordinated effort to accelerat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molecular basis of cancer throu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