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群岛中新世造礁珊瑚藻鉴定学特征和生物礁储层孔隙结构三维特征重建

来源 :第十二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95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珊瑚藻是西沙新近系碳酸盐岩-生物礁主要造礁生物,也是珠江口盆地流花11-1等8个生物礁油气田主要造礁生物;长期以来的研究和文献报道缺乏珊瑚藻鉴定学及其特征研究的成果,但他们对于造礁古生物群落的地理重建、演替和进化情况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本文阐述了针对西琛1井346.92~531.1m钻井岩心段发现的钙藻进行属种化石鉴定学特征研究的成果,磨制不同规格岩石薄片600块,采用古生物化石实验室分析处理方法,对其中的钙藻化石进行详细镜下鉴定、分析及描述,提供了珊瑚藻属种鉴定特征、群落演替和古环境分析的认识,指出西沙海域在早中新世到早中新世晚期-中中新世发生显著的环境变化,其深刻地影响和决定了珊瑚钙质红藻和绿藻的造礁作用特征及其演替和取代的进程。
其他文献
Artificial floating islands ( AFIs),which was well know for its purification in lakes,ponds and reservoirs,was receiving a particular attention by the scientific and economic fields in recent years.In
Eutrophication of urban area water is a worldwide increasing problem in populated cities.In this study,bioremediation were applied to cleanse municipal pollution of nine different urbanlakes in Wuhan
通过千里岩岛的最新地质调查,研究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带的P-T-t轨迹,特别是超高压矿物生长成分环带、扩散环带和蚀变作用特征以及年代学研究的变化,区分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带为绿帘角闪岩相进变质、超高压变质峰期、柯石英榴辉岩相退变质、石英榴辉岩相退变质、麻粒岩相退变质、绿帘角闪岩相退变质、角闪岩相退变质和绿片岩相退变质共8个变质演化阶段;基于以往年代学研究,提出各阶段年代特征的限定。揭示苏鲁造山带实
塔西南坳陷昆仑山前地区横跨叶城凹陷、齐姆根凸起及喀什凹陷。为阐明塔里木盆地昆仑山前地区白垩系地层展布及沉积演化特征,以野外实测剖面为基础,取得了岩石组合特征、分布规律和沉积作用等方面的详实数据。结合井下资料的分析,综合样品的分析测试认为,昆仑山前地区白垩系地层自下而上可分为克孜勒苏群(四段)、库克拜组(上下两段)、乌依塔克组、依格孜牙组及吐依洛克组,其中,克孜勒苏群以棕红色砂砾岩、砂泥岩为特征,库
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山西组地层区分了晚石炭系与早二叠系的界限。通过对盆地东北部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黑岱沟剖面、陕西省府谷县城剖面、保德扒楼沟剖面、柳林成家庄剖面以及山西省太原西山剖面的对比追踪,特别是在对野外砂体的粒度、分选磨圆以及沉积构造特征的详细分析研究后,我们提出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山西组山1段发育进积型辫状河沉积。同时在盆地东北部的大牛地气田山西组山1段的沉积体系研究中,我们发现山1段发育进积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形成于中二叠世中晚期。通过细致分析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露头剖面岩性岩相特征、对比广元上寺长江沟露头剖面碳氧同位素变化趋势与沉积层序发育特征,将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划分为2个可全盆地追踪的Ⅱ型三级层序,并分析了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三级层序的主控因素。在此基础上,对钻穿中二叠统茅口组典型井的自然伽玛能谱(ln (Th/K) 测井曲线开展频谱分析,识别出多种具有米兰科维奇旋回
湘中南地区位于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之间的过渡区域。根据湘中南地区内十余条典型的寒武系剖面的沉积特征及古生物特征,识别出湘中南地区寒武系发育碳酸盐深水陆棚相、深水盆地相、碎屑岩陆棚相及混积陆棚相。碳酸盐深水陆棚相沉积物以条带灰岩、泥质灰岩为主,常见脉状或透镜状灰岩层及浅海生物群。深水盆地相沉积以炭质页岩、粉砂质页岩、硅质岩为主的细粒悬浮沉积物,水平层理发育。碎屑岩陆棚相则以厚层块状砂岩与板状页岩互层沉
通过分析断层活动性与古地貌恢复,识别出郑南地区发育典型性与特征性的三级坡折带.Ⅰ级坡折带与Ⅱ级坡折带均为断裂坡折,Ⅲ级坡折带为逆牵引作用形成的挠曲坡折.坡折带对层序样式、沉积体系与油气富集带和油气成藏模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建立了郑南地区三级坡折带对层序发育样式的控制模式.对沉积体系的控制表现在控制沉积体系的发育位置、沉积体的储集物性、纵向沉积相分异、沉积体系展布方向与展布规模等。
塔中地区石炭系Ⅲ油组为古生代碎屑岩油藏的主力含油层位,但目前普遍高含水,精细解剖石炭系Ⅲ油组层序地层结构,分析其沉积相特征及砂体展布规律,对于Ⅲ油组碎屑岩油藏的剩余油挖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巴楚小海子剖面野外露头观察、塔中地区石炭系钻井岩心观察、三维地震反射结构分析、岩相组合序列研究,结果表明,含砾砂岩段底部发育底砾岩,与下伏地层岩性差异明显、削截型地震反射结构、沉积相带缺失等,反映了含砾砂岩段底面
歧口富油气凹陷经过40余年的研究与钻探,勘探难度日益增大,油气勘探向着深层和隐蔽油气藏勘探方向快速发展。歧口凹陷深层(>3500m)主要为沙河街组,发育多个沉积旋回与多套沉积体系,是深层碎屑岩油气勘探的主要层系,是大港油田重要的增储领域。本文通过岩石薄片鉴定、岩石铸体薄片图像分析、扫描电镜分析、X-衍射分析、压汞分析等测试方法,对歧口凹陷沙河街组碎屑岩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以期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