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从遗传学角度研究了变应性鼻炎,简述了变应性鼻炎的相关基因研究进展,论述了变应性鼻炎的基因治疗策略。
【机 构】
: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上海,200433)
【出 处】
:
2007年全国鼻部感染与变态反应、耳鼻咽喉颅底外科专题学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遗传学角度研究了变应性鼻炎,简述了变应性鼻炎的相关基因研究进展,论述了变应性鼻炎的基因治疗策略。
其他文献
急性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进行性、感染性疾病,属潜在致命的急性感染,文献报告死亡率约40%.它以皮肤和皮下筋膜组织迅速广泛坏死而不侵犯肌肉组织为主要病理特点,常合并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此病具有发病急,进展快,创面大,预后差的特点.近年来本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救治该病9例,取得一些临床体会,本文简介临床资料,治疗原则。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近十年来IBD患者逐年增加,尤以CD为甚.外科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迄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据统计,10%~30%的UC患者和70%的CD患者一生中至少需进行一次手术治疗。本文介绍炎症性肠病的外科治疗进展。
肛瘘是肛肠科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约占肛肠疾病的1.67%,对人类健康危害较大,特别是高位复杂性肛瘘危害更大,治疗亦很困难.传统认为由于存在要彻底清除病灶使引流通畅而达根治,势必损伤括约肌而影响肛门的括约功能,若要保护好肛门功能,又存在病灶清理不彻底,引流不通畅的矛盾,因此被国际公认为三大难治性肛门病之一.如何解决好既使肛瘘得以根治,又能保护好肛门的功能这一矛盾,仍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现根据个人的认
顽固性便秘是一种临床常见症状,症状十分顽固,病因未明,治疗困难.内科保守治疗往往不能根本解决患者大便排出困难的难题,针对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或者需要服用超量和依赖泻药的病人,建议最好还是采取外科手术治疗.传统的主要手术方式有:结肠全切除术,结肠次全切除术,结肠部分切除术,但这些术式的手术时间长,对患者创伤大,术中、术后并发症比较多,病人生活质量受到很大影响.随着外科手术方式的不断改进,近来结肠旷置术治
肛周脓肿采用一次性手术根治已逐渐形成共识,临床实践证明:一次性根治术虽然手术难度大,但疗效显著,能使病人免受二次之苦.其中马蹄状肛周脓肿是肛肠科病人中难以完美处理的疾病,以往常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二期手术或脓肿切开和脓肿切开挂线等方法,它们的缺点显而易见,脓肿切开引流术后二期手术在脓肿形成肛瘘后再处理,治疗周期长,病人费用增加;脓肿切开术常使肛门严重变形、移位、功能障碍,切开后内侧肛管皮肤塌陷,换药
慢性便秘症状顽固,治疗棘手,针灸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已作为国家"十一五"课题重点攻关项目,通过多学科合作,在循证医学及DME研究思路指导下,开展临床研究,建立系列治疗规范如针灸辨证、选穴及操作,最终筛选出针灸治疗慢性便秘的适应症及规范化治疗方案.本文就我院根据上述科研思路基础上建立慢性便秘诊治平台后收治患者的治疗结果报告。
直肠内脱垂是出口梗阻性便秘中较常见的疾病,平均发病率为27%[1],女性更为多见,男女之比为1∶7.对直肠内脱垂的分类诊断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肛管直肠压力测定对直肠内脱垂分类诊断的价值。
胃肠道运动是消化道生理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紊乱是引起消化道症状的重要因素之一.胃肠动力学异常性疾病,在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发病率很高,如果加上胃炎,溃疡病等其他常见病引起的动力学异常,发生率更高.尤其是胃肠功能性疾病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引起部泛关注.2006年6月召开的美国消化周(DDW)和同年11月在菲律宾宿雾市举行的亚太消化疾病周(APDW)均作为重要主题加以研讨.在诊断方面,修改了以往的
1995年以来,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Doppler-guided hemorrhoid artery ligation,简称DG-HAL)作为一种简便、安全、有效和低侵袭性微创外科治疗手段在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取得了成功,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但在中国,开展此项技术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有价值的临床资料还非常缺乏,我院肛肠科从2005年1月开始引进该项技术,截止2006年2月在本院门诊和病房
先天性巨结肠症(Congenital Megacolon),又称赫希施普龙病(Hirschsprungs disease;HD)是常见的消化道畸形之一,绝大多数在儿童期明确诊断和治疗,仅少数在成年期明确诊断和治疗.Swenson报告HD483例,其中(14-20)岁50例(10.4%),(21-50)岁21例(4.3%),<14岁412例(85.3%).1987年以来我们收治成人HD13例,其中1